引
言
心脏病会遗传吗?是很多心脏病患者急切想知道的问题,尤其是备孕父母,那么到底是否会遗传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是不会遗传的,不属于遗传性疾病。引发先心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和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虽然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患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
环境因素
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此外羊膜病变,胎儿周围机械压迫,母体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及代谢病,母体用细胞毒类药物或较长时间放射线照射,均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早产因素
早产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出生时体重在g以下的新生儿尤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其他因素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因而定。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遗传因素与风湿病有密切的关系。风湿性心脏病的遗传概率是比较大的,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父母双方有风湿性心脏病,或家族中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在决定医院做一个基因诊断,在确定没问题后,是可以生育的。
而另外一种是冠心病,多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
双亲中有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亲均患冠心病,则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父母亲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较无冠心病双亲子女的患病率高5倍。但这不是说冠心病一定都遗传,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虽然冠心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然而其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说,上一代患有冠心病,并不意味着下一代也肯定会患冠心病。
护心日常饮食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
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和氯,而钠在人体内具有“水化”组织的作用,体内的钠和氯大部分都是从尿中排出的。而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高会引起体内大量水分的潴留,增加心脏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心力衰竭。
同时,饮食过咸也是造成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饮食一定要偏淡些,腌腊制品、咸蛋、咸鱼等含盐量过高的食品尽量不要食用。
不宜多吃巧克力等甜食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热量很高,但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与所需的相差很大。
不宜多吃罐装饮料和冷饮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罐装饮料品种繁多,不少饮料的成分主要是糖或糖精、香料、色素和水,营养却常不足。过冷的食物进入胃内会刺激胃粘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同时也会减弱消化道的杀菌能力,导致胃肠道发生感染性疾病。
不宜盲目进补
人参确有强心壮体、补气生津的功能,但不同的人参具有不同的性能,服用不当反会引起胃口减退、鼻子出血、烦躁不安等症状。另有一些补品对生长发育期间的孩子并不适宜。
(转自家庭医生在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