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与医生之间极难建立信任关系,在平常经常会有人对医生或者治疗师质疑,本课程立意更好的更快的且简便的让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在五天当中至少会让学员掌握一种凭脉断病的诊法以便更加方便学员回去后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有效的治疗下列疾病。
1、痛症:颈肩腰腿痛及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如:四肢麻木,手脚冰凉,椎间管狭窄,头晕,呕吐,消化吸收不良,脾胃病,高血压等病。
2、妇科:顽固性痛经,宫寒,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输卵管堵塞,不孕不育等病。痛经宫寒等立竿见影且可以根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3、视力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白内障,青光眼,飞蝇症,近视眼,远视,老花眼。痔疮,肌无力,荨麻疹,心脏病引起的各种症状及病症可立竿见影,如间歇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跳缓慢等。肾炎等病。痛风,糖尿病等。
4、面部:面黄无华,色斑,黑斑,老年斑等。
伍毅
伍毅:毕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自幼随母亲与父亲临床,在近些年中随母亲冯秋菊多方义诊,也曾自己带队进行义诊活动,通过针药灸,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诊断治疗的经验,并且传承父亲母亲在医学上的治疗经验。
父亲白云观道医伍国志师承于,第七届政协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卫生部原党组成员、中医局局长吕炳奎老先生。
母亲冯秋菊师承于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传承母亲的教学,完成贺普仁教授生前的心愿研读难经脉法并发扬光大。
课题介绍《难经》战国时期著作,作者曾有传闻为扁鹊(并未得以证实),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在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生前曾多次言明,要研读难经等经典著作。
在脉诊中常有“在心明了,指下难明”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难经·一难》曰“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并且也提出了后世三部九候的理论“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以及脉的根“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当我们了解每一个道路的变化就可以从脉象上的变化来以外知内,以表知里,从脉象上微小的变化知道整体的、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学习内容
(1)难经1至22难;
(2)频湖脉学;
(3)脉诊的临床案例分享;
第一天上午:1—4难经讲解,浮,沉,迟,数,虚,实六基本脉象;
第一天下午:灸法及针法实操体验脉象的变化及调理学员相互练习;
第二天上午:5—8难经讲解,以及滑,涩,长,短四常见脉象;
第二天下午:灸法及针法实操体验脉象的变化及调理学员相互练习;
第三天上午:9—12难经讲解,以及洪,弦,微,紧四脉象;
第三天下午:灸法及针法实操体验脉象的变化及调理学员相互练习;
第四天上午:13—17难经讲解,以及细,弱,蠕,阴,阳五脉象;
第四天下午:灸法及针法实操体验脉象的变化及调理学员相互练习;
第五天上午:18—22难经讲解,喜脉,散卖,牢脉,促脉,四脉象;
第五天下午:灸法及针法实操体验脉象的变化及调理学员相互练习。
疗法介绍1.针灸在临床上如何运用各经原穴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主讲肾精原穴太溪穴操作运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针灸在临床上对于内科的多种应用。
2.艾灸作为能通十二经,理气血,除百病,在艾灸中脉象必然会变幻繁多,掌握脉象的变化,就是掌握人体的变化,能更好地体现出每个脉象的区别。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
主讲老师:伍毅
时间:年07月28日--08月2日(28日全天报到)
地点:北京
费用:每人元。
提前办理会员证费用优惠10%(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会员办理流程)
报名学习(中推刘峰老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