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感冒患者必听的几句话:
着凉了?多穿点吧!
咳嗽了?多吃药吧!
加重了?吃抗生素吧!
额?抗生素?
这就尴尬了。
感冒对人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好像每年都会得那么几次,感冒了,就买药呗!正是因为它出现频率那么高,而且每次会康复,所以人们并不把它当一回事。
但其实,这五件事你可能并不清楚。
1着凉不会导致感冒普通感冒,又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以鼻塞、鼻涕、喷嚏、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绝大多数(95%)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着凉是感冒的一个诱因。
成年人平均每年要感冒2—6次,儿童甚至6-8次,季节交替的时候尤其多发。那么高频率的疾病,几乎身边人都有可能发病,那么感冒药也就成为家庭常备药了。
2为什么感冒会越治越重,不治反而好了?感冒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不治之症”。若感冒症状较轻,可以选择让机体自行痊愈,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想要用药物彻底将其根除是非常困难的,绝大多数感冒药只是缓解症状。
不过感冒中的发烧、鼻塞、咳嗽等诸多症状总是会让人难受,而且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人而言,不对感冒进行控制也可能增加患并发症的风险。
这时,我们就需要感冒药帮忙了。很多感冒药名字大不相同,但其中的成分是类似的:
1.氯苯那敏,减轻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对一部分人会造成嗜睡的情况。
2.乙酰氨基酚,退烧止痛。胃不好的患者选择这类药物的时候尤其注意,因为该类药物对胃部有一定的副作用。
3.右美沙芬,可以抑制咳嗽,适合干咳或痰少的情况,如果在痰多的时候使用,有可能抑制排痰,需谨慎。
4.伪麻黄碱,可以减轻鼻塞,让鼻子能通气,高血压,心脏病病人要谨慎,此类药物可能会有不良影响。
5.愈创木酚甘油醚和乙酰半胱氨酸,可以使痰液易于咳出。
这些药大多属于非处方药,如果感冒出现发热超过3天,或者服用上述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还是去看医生比较好。
3别再被感冒药忽悠!感冒靠的是“自愈”!研究表明,并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杀死或抑制感冒病毒。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感冒药也是针对不同症状,把其中的成分改变了而已。绝大多数感冒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你自己的身体机制!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吧,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思是它会有一个自然病程,一周内可自愈。
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东西:病程。
相信得过感冒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第一二天会发现自己喷嚏打得特别多,然后嗓子痒喉咙痛就一个个接着来了。然后是发热,大概1~3天;然后是流清鼻涕,打喷嚏,咽痛等症状,然后是上呼吸道粘膜受损引起的咳嗽,咳痰。这两个阶段可以持续1周,也可以伴随整个自然病程。然后就是逐渐康复的过程。
这就是普通感冒的一个自然发病过程。
很多人得了感冒习惯拿药打点滴,医院看病要几百块,何苦呢?跟着自己的发病症状拿药,或干脆让自己的身体机制重新调节,医院花冤枉钱打吊针省事多了!
4抗生素治愈病毒性感冒等于对牛弹琴!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平均年抗生素量为一个人13克,中国是多克。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的抗生素是滥用的,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每年中国多死亡8万人左右。
上呼吸道感染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属于病毒感染,即我们感冒了大多是病毒引起。抗生素应该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感染,对普通感冒和流感并无效果,反而有害。
拿着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去治疗对病毒毫无作用的感冒,就好像我本来肚子痛但你却拿了发烧药给我,这不是对牛弹琴吗?
除非确诊有细菌感染,否则请勿使用抗生素。
5若不留意,这些可怕的并发症随时找上门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感冒非常常见,但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那么你应该小心这些可怕的并发症敲门了。
1、如果感冒一周后仍不缓解,而且黄脓涕不断,小心鼻窦炎;
2、感冒时不休息,反复感冒者,病情隐性发展,没有特殊症状,警惕心肌炎;
3、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前后,症状有头痛(因为血压增高),下肢或面部浮肿,尿少等,考虑急性肾炎;
4、感冒2到4周后突然关节痛,红肿,有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或表现为小舞蹈症,出现不自主的小动作和面部动作,当心风湿热;
5、感冒后5-7天后,特别是合并鼻炎,没有及时治疗,或不能正确擤鼻涕,小心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最后多说一句,不管你是咳嗽还是流鼻涕,记住:多喝热水!
修正风热感冒颗粒中成药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风热感冒颗粒
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之高热,有汗,咽喉红肿热痛,鼻塞流黄涕、黄痰,头痛,咳嗽。
修正风寒感冒颗粒中成药
药物成分
功能主治
风寒感冒颗粒
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轻,低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头痛,咳嗽。
修正风热、风寒感冒颗粒——不含麻黄碱,不含金刚烷胺,不含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感冒制剂,比起同类产品优势明显。口感好,适合成人、儿童服用。饭后半小时,用温开水冲服,效果极佳。温馨提示:儿童用法用量
1岁以内1/4袋/次;
1-3岁1/3袋/次;
3-6岁半袋/次;
6-12岁一袋/次;
一日2-3次。
(来源:医互联)
鍙栨鏈哄瘜鍚豢鑴撴潌鑿屽拰鏉嗙姸鑿屾按鐡舵槗鎴愬ぇ鑲?鐗欑梾闃叉不鍙h厰涓湁澶氬皯棰楃墮榻胯窡浣犵殑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