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二、主动脉瓣返流
随着瓣膜修复治疗经验的积累,有学者提出对主动脉瓣返流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一项纳入例无症状主动脉瓣返流患者的非随机试验对91例患者进行了早期手术治疗,其余69例患者随访至出现I级或II级症状时才接受手术治疗。在这69例患者中,29例随后接受手术治疗。最终,两组患者的10年存活情况并无差异(91±4%vs.89±5%,P=0.87)。定期接受心脏病医生随访的患者的10年存活率优于未接受随访患者。所以,这些发现不支持主动脉瓣返流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且强调了保守治疗期间医生随访的重要性。
三、二尖瓣返流
二尖瓣返流的量化需要一种综合性方法,量化标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项前瞻性试验在例二尖瓣返流患者(82%为原发性)中比较了超声心动图与心脏MRI的定量效果。两种方法对中度返流的定量是一致的(返流相关性r=0.6)。在超声心动图定义的58例严重返流患者中,45例被心脏MRI量化为轻度或中度返流。在26例术后进行MRI检查的患者中,MRI提示的逆转左室重构与二尖瓣返流严重性之间的相关性高于超声心动图提示结果(r=0.85,P0.vs.r=0.32,P=0.10),表明MRI量化的准确性可能更胜一筹。
来自美国与欧洲的二尖瓣疾病研究学者进行了二尖瓣学术研究联盟合作,以期统一具体的二尖瓣治疗终点定义,并为经导管二尖瓣返流装置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了框架。
严重继发性二尖瓣返流伴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管理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该领域研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价并不一致。Samad等人的研究分析了例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及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75%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式),7%的患者接受CABG加二尖瓣手术治疗,4%患者仅接受二尖瓣手术治疗。临床终点为死亡、移植或植入左室辅助装置复合终点,随访5年。结果5年时药物治疗组存活率仅为40%。虽然这不是项随机研究,但倾向校正分析表明二尖瓣手术较药物治疗与患者的无事件存活增加有关;在冠心病患者中,CABG或CABG加二尖瓣手术与无事件存活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单纯二尖瓣手术组的存活情况较药物治疗组并无明显增加;在冠心病患者中,二尖瓣手术能够增加患者的无事件存活;在CABG患者中,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没有带来存活获益;最后,二尖瓣手术较药物治疗并未明显改善无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这些结果与STICH试验数据相反,但与CTSN试验结果相同。该研究表明左室功能障碍患者能够从血运重建获益,这些结论也支持现行指南推荐,即部分CABG患者可联合二尖瓣手术治疗,且二尖瓣手术在无CABG治疗背景的患者中几乎没有适应症。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建议,原发性或继发性二尖瓣返流高危患者经心脏治疗团队会诊后可考虑经皮MitraClip治疗,这使得该装置在一些国家(能够报销)的继发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反,现行AHA/ACC指南并不推荐对继发性患者进行MitraClip治疗。为解决这一争论,美国的随机试验COAPT与欧洲试验MITRA-FR21与RESHAPEII-HF正在对此类治疗联合药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介入心脏病学中的后来者直接二尖瓣瓣环成形术及经导管二尖瓣置换(图2)也会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图2使用荧光镜检(A和B)与超声心动图(C和D)引导经导管Fortis二尖瓣假体植入
在二尖瓣返流介入治疗领域,ESC心血管外科手术与血管病工作组近期颁布了一项联合意见书,对二尖瓣返流外科手术治疗与经皮治疗的适应症及局限性做了详细说明。
四、二尖瓣狭窄
退行性二尖瓣狭窄在高龄患者中非常普遍,该病一般是由广泛的瓣环钙化引起。接合处融合的缺失(absenceof卡介苗bcg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