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年第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伴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的呼吸困难状态。到目前为止,尽管对ARDS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其发病率及总体病死率在过去的10~15年并没有较大变化。相关观察研究表明,ARDS的院内病死率为40%~50%[1,2,3,4]。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是否在ARD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还有潜在的、被忽视的环节。其中有一个发现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那就是有相当数量ARDS患者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ACP与其他多种临床疾病的不良转归相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肺栓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发现ACP可发生于ARDS中[5]。早在年,Zapol和Snider[6]就发现ARDS死亡患者存在持续较高的肺循环阻力(PVR),存活患者PVR会随着病情改善逐渐下降,而PVR增加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和ACP的主要因素。Jardin和Vieillard-Baron[7]进一步研究发现,ARDS患者气道平台压(Pplat)26cmH2O(1cmH2O=0.kPa)时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病死率会显著增加,提示ACP会影响ARDS患者的预后。一项纳入例使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的研究表明,ACP与ARDS病死率独立相关[8]。近年来ARDS合并ACP引起广泛南宁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