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补一冬,冬病冬治,年三九贴开

每到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

许多人身上的老毛病

会突然发作或加重......

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中医称之为“冬病”,即冬季好发的虚、寒、里、阴病症,具体多为肾、肺、肠胃、鼻、关节等病症。

具体表现多为:咳喘、关节疼痛、怕冷、慢性腹泻、易感冒、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机体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症。

治疗“冬病”应该用什么?

当然是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年间),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领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天灸疗法治疗疟疾、哮喘等病。

那使用天灸疗法

当然就离不开三九贴

什么是三九贴?

“三九”即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此时阳气敛藏,皮肤干燥,气血不畅,毛孔闭塞。

“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贴敷原理?

中医认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皮肤干燥,气血不畅,毛孔闭塞,且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此时我们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期间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不仅能巩固三伏天中“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健脾补肾益肺,温阳益气,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

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骨关节炎等病症的预防与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进一步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的目的,增强体质,获得更理想的疗效,具有很好的防病治病效果。

三九贴适合哪些疾病呢?

适用于中医辨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者:

1.呼吸系统疾患:过敏性鼻炎、久咳、哮喘、肺痹、肺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体虚易感冒者等;

2.消化系统疾病:久泻、虚寒性胃痛(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结肠炎、小儿功能性腹泻等;

3.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体虚腰痛等寒症。

5.调理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疼等。

6.其他:痹症(各种类型的关节炎)、常年四肢怕冷及中医辩证中的各种寒症、疾病反复发作、易感冒、免疫功能下降者等。

7.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巩固和加强疗效。

今年的三九贴需要贴几次呢?

一九年12月21日(星期二)

二九年12月30日(星期四)

三九年01月08日(星期六)

加强年01月17日(星期一)

四次

注意事项

1.成人一般贴0.5-1小时;

2.有极少数人贴药后皮肤会因色素沉着而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记,如果患者忌讳,可不选择该疗法;

3.贴敷时要固定好药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同时尽量避免吹空调影响疗效;

4.贴药后尽量减少在空调环境下的逗留时间,避免皮肤毛孔遇冷后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应避免吃冰冷的食物等,以免损伤体内的阳气,影响疗效;

5.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等和肥甘滋腻之品,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及减弱药效;

6.在取下贴敷剂后,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以免损伤皮肤而致感染;

7.贴药24个小时内不宜冲凉洗浴;

8.敷贴时若有发泡现象,属正常反应,宜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一般对小的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烫伤膏、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百多邦等;若出现大的水泡,医院做局部处理(可到治未病科进行消毒处理,上班时间:8:00-11:30、14:00-16:30,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bqzd/95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