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松花江南岸,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笼罩在朦胧晨光之下的小村庄还在沉睡,坐落在村中的扶余采油厂长春岭采油队4号井组的小院里,身穿红工装的老班长张文谦已在蓝瓦白墙的井组屋后忙碌了起来。在他的手中,一块块红砖垒成了整齐的院墙,“护卫”在井组的四周,让小院多了一道安全环保的屏障。
4号井组仅有2名员工,老班长张文谦和资料员李海燕都已不在年轻,虽说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5岁,可对待工作,他们从不缺少蓬勃的朝气和如火的热情。
年,张文谦来到4号井组担任井长,和坚守在井组9年的李海燕共同管理着18口油水井。井组的地理位置特殊,周围有优美的风景、江里有肥美的鲜鱼、旷野有美味的野鸡、田里有可口的饭菜,这些让张文谦觉得十分的美好。可是,在这些美好的背后,他也深知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
在来4号井组上任前,队长戚志彬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坦言4号井组管理难度大,尤其是井场规格化标准高,而目前井组的管理水平尚不能满足安全环保要求,鼓励他在今后的管理上要力争上游、争创标杆。张文谦话不多说:“咱手底下见真章。”
带着队长的信任和嘱托,张文谦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对标整改。他一趟趟地奔走于各个生产现场,起早贪黑地查摆问题、清除隐患,在他的一双勤劳的双手下,一个个井场变得边界清晰、清洁平整,一台台设备光洁如新、无渗无漏,井场规格化水平突飞猛进,一次次地在队里的自检自查和厂里的季度检查中受到褒奖。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执着地走在追求高标准的路上。年,4号井组终于以样板的姿态登上了“油田公司标杆班组”的光荣榜,成为了大家争先效仿的榜样。
这枚军功章里,也有李海燕的一半。早在建队之初,队领导就把业务能力在队里名列前茅的她安排在了4号井组。李海燕身体不好,包里常年带着治疗心脏病和风湿病的药;她的体重仅有80斤,每次遇到风沙天气,她都是走两步退一步地艰难前行,走到井组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尽管如此,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这个距离队部较远的井组,从未萌生过退意。李海燕对待工作出了名的认真,她填写的资料经常被技术员作为范本,她总能通过录取的数据在第一时间发现井下工况的异常;她井组的室内外卫生常年保持着整洁。张文谦说,这样的资料员一直是他们的班组争创一流的坚强后盾。
夏日的艳阳穿透云层,炙烤着大地万物,一抹石油红挥洒去额间的汗水,不知疲倦地穿梭忙碌于井场之间,点缀着青青的碧草和粼粼的碧波,画面是那样的美好和谐。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