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价格一夜跌去95,你知道幕后中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天

1我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这么一个真实的新闻,一个北京的中产家庭是怎么破产的?答案是只要得一场流感就够了。没有什么比身体更加重要的,对么。而就在前几天,在中国的医疗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惠及几千万心脏病人的集采正式结束。医保局代表国家,对心脏支架进行了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企业竞拍,一支心脏支架的价格从元,暴跌到元,最低报价元。是的,你没听错,价格足足暴跌了95%!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还以为那些医疗器械厂家要跑了,正在清仓促销呢。有网友就戏称说:心脏支架,已经从6瓶茅台买一支降到1瓶茅台买6支,90后的年轻人也可以大胆的给孩子辅导作业了。从到,为什么医药公司的报价如此之低呢?医保局又是怎么争取到这个价格的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整个医保集采背后的经济手段和逻辑,以及中国在医疗器械和药品上的保卫战。2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心脑血管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有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的病人有3.3个亿。从年到年十年时间,中国冠心病手术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万例,年增长速度10%以上。如果以每台手术支架使用量大概1.5枚计算,我们一年大概要用掉万个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每年光买心脏支架的费用就高达个亿,占到全国高值医用耗材费用的10%以上。要知道,这是一个能救命的东西,也是中国单个医疗器械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但是,心脏支架最开始只能进口。这就意味着一个能救命的东西,它的定价权全部被掌握在国外的企业手上。这些外企,一点都不客气,给我们的定价是4万一个。而一场手术下来,用到的支架可能会用到2-3个,光手术器械成本就在10万以上,这在90年代给心脏安支架,医疗费那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一个支架的生产成本,只有几百块钱不到。我们在当年别无选择。对于躺在病床上的那些病人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器械,而是一条命。上百倍的利润就这么轻轻松松地给外企赚走了,比贩毒还暴利。面对外企的垄断,中国除了自主研发,没有别的路可走。年之后,随着国内企业攻克核心技术,而且逐渐发挥了价格优势,进口卖3万,国产卖1万,国外的企业没有了优势,垄断就被打破。所以第一次保卫战,我们得感谢国产企业的崛起。其实,我们今天只是讲了心脏支架,有很多的药品与医疗器械,之前的正面战场都是由国产企业与外企在市场上硬碰硬的扳手腕。谁的研发能力更强,谁的技术更完善,谁的销售能力更好,谁就可以活下去。3这一次是中国医药界第二次保卫战,我们得感谢医保局。年,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术会上,炮轰心脏支架溢价和滥用。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高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元。医院,一转身成了1.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元,医院竟然成了3.8万元。这其中大部分是被层层分销的医药代表拿走了,根据央视的采访,其中一个环节的代理商利润竟然高达%。也就是说其中一轮就把价格翻倍了,1块钱的东西2块钱卖给你。即使在今天,医保局跟医疗器械公司谈判之前,购买单个心脏支架的平均价格也要一万三千块。说老实话,这个数字,我们可能觉得还能接受,但是,要知道中国还有6亿人,每月收入不到0元。别说1万元,1分钱就能难倒英雄汉。但是中国国家医保局从直接打折到了元,这是直接打成了骨折,比1折还要低。假如大家还有印象的话,这其实已经不是医保局第一次出手了。▲点击查看医保局谈判视频▲医保局第一次集中谈判是在年9月,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17种抗癌药谈判成功,平均降价幅度56.7%。第二次谈判是在年12月,药品集中带量招标采购谈判,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平均降价幅度52%,最高降幅96%。第三次谈判是在年11月,国家医保准入药品谈判,谈判过程非常艰苦卓绝,其中有国企,也有外企,一分钱的变动都是锱铢必较,来回拉扯。最终有97个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新增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0.7%,续药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26.4%。无论是基本药物还是抗癌药、慢性病药(含糖尿病、乙肝、风湿性关节炎等)全部谈判成功。短短两年时间,在国家医保局的努力之下,由医药企业操控市场,医疗代表肆意抬价收割病人的时代,就此终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4那么,为什么医保局能终结医疗企业的暴利呢?第一、集中采购,清理中间商。假如我们能看懂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大概会明白一点,药价和器械之所以昂贵,问题出在销售。我们大家去买药或者需要使用医疗器械的时候,一般只会在两个地方去购买,医院。渠道就只有这两个,所以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我的药有多贵,效果多好。而是我的药能不能赢过竞争对手,医院里,我医院的采购清单当中。有时候,即使打通了渠道,同类的产品还有很多。而鉴于医疗的独特性,用什么药基本上那是医生说了算,那么医生为什么要给患者使用你的产品呢?所以,这个时候,企业就会找到谁?那当然是医药代表,他们是代表中间商的经销商。医院的医生和药店的店员主动推荐产品,而药企要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其中每个环节几乎都包含了巨额的回扣。你说这样,价格怎么还降得下来呢?就算是企业同意降价,中间的经销商也会把价格一路往上抬,赚取超额利润。而这种真的叫做吃着人血馒头的模式,在医保局的集采面前,完全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企业从分销变成了直销,节省了大量的销售费用。并且有着医保局这一个稳定的渠道,这就代表着中标企业完全不用去操心销售的问题,医保局掌控着整个中国的市场。所以降价不仅不吃亏,反而还会因为销售量的增加,赚的更多。所以,关键就在于跟医保局的定价谈判上,1分钱就可以撬动上亿人的需求。5第二、掌握底线的谈判。谈判,就像是两个人在出牌,谁的底牌最先被暴露,谁就在谈判桌上失去了讲价的资格。而怎么样才能掌握对手的底牌呢?医保局在前期准备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从药品的市场价、成本、销售数据、对医保基金的预算影响进行了综合的评估,并横向对比周边国家价格。而依托于数据,医保局在保证企业有利可图的基础上,分析出一个企业可以接受的最低意向价。你还没出手,我就猜到了你的底牌,知道了你的招数。而一旦医保局确定了这个最低价,就只会给药企两次报价机会。诶,就两次机会,如果你两次报价都跟我们价格差的太远,不好意思,你可以OUT了,后面还有人排队等着呢。而谁给的价格最低,医保局就会跟谁合作,把中国70%左右的市场送到你手上。所以,我们想想,在这场博弈中,只要能中签,一家小企业完全可以成为一家巨头。而失去机会的企业,即使你是巨头,也会损失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个蛋糕真的太大了,而医保局制定的规则,成功地让每家企业都陷入了“囚徒困境”。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的报价是多少,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报价,大家根本没法达成联合,万一出了叛徒,故意报得低点,自己不就出局了?最后各大企业面对医保局的专家时,几乎都是毫无保留地给出了自己的最低价,生怕别人比自己还要喊得低。就连过去心高气傲的外企,今天也必须低下高昂的头。就像医保专家对着外企代表所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现在你要明白,是我们一个国家在和你谈判,再给你一次机会”。听懂了吗?这已经不是在谈判了,我更觉得这像是一次审判。喊得最高的那位会被“枪毙”,丢了市场,喊的最低的那位会顺利接盘,赢得市场。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元心脏支架变成了均价元,最低的那位直接喊出了元,真是巴不得同行早点死光光。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有点残酷了?但我得告诉你,商业从来都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而且,我们还得明白一件很关键的事,医保局给出的价格,是企业可以盈利的底线。任何一个项目,一个生意,如果要以一方受损,一方受益的代价进行下去,那么最后一定会闹出天大的麻烦,市场也不可能维系的下去。只有双赢,才是合作的前提。而力量就是你掌握话语权的根本,医保局的力量是什么?这背后是14亿人的中国市场。市场终究是趋于公平的,商业也是要回归本质的,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公平交易,是满足双方的需求。作为医疗行业来说,消费者根本的需求是什么?那是治病,是健康,是活着,还要尽量少花钱。如果企业连这样根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天天想着怎么样赚钱发财,在市场上利用不合规的手段肆意抬价,层层盘剥患者。那这样的企业,还要留在市场上干嘛呢?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亲爱的读者们,由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jbcs/93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