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单用环丙沙星
是否可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D)是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防治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细菌感染是AECOPD常见诱因。国外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等。随着我国重症AECOPD多重耐药菌分离率不断升高,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阴性肠杆菌是AECOPD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易定植和多耐药的特点,对于COPD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单用环丙沙星是否可行呢?
慢阻肺患者因气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气流阻塞加剧,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常伴有咳嗽、喘息加剧。当上述症状加重程度超出日常的变异,达到需要加强治疗甚至就诊的程度即为AECOPD。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CHINET)显示,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20%。环丙沙星血浆蛋白结合率20%-40%,进入人体后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此外,研究表明在肺泡组织中肺泡巨噬细胞浓度肺泡上皮衬液浓度血浆浓度,另肺泡巨噬细胞浓度与血药浓度比值为14-18,表明环丙沙星在肺泡组织分布浓度较高。代谢方面,环丙沙星主要经P酶代谢,主要经肝肾双途径清除,胆汁中浓度较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指出,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可口服环丙沙星,静脉用药时可选择环丙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不加或加用酶抑制剂药物,同时加用氨基糖苷类。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分离菌为非MDR-PA的较轻症下呼吸感染患者,没有明显基础疾病的可以采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单药治疗,对于MDR-PA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推荐联合治疗,且研究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选择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还可选择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如多黏菌素联合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或磷霉素。对于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甚至需要选择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三联治疗:多黏菌素+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多黏菌素+抗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磷霉素。
综上所述
对于COPD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患者AECOPD疾病危险分层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情况制定抗感染方案。轻中度AECOPD患者可选环丙沙星口服治疗,明确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适当延长疗程。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对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多粘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对于全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甚至需要选择以多粘菌素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此外感染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CAP、HAP)、肝肾功能指标、有无其他躯体疾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抗菌药在组织中浓度分布、抗菌药物PK/PD的影响因素等,均是制定抗感染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