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恩死了,死在自家的院子里,被发现时,他的尸体已经腐烂,邻居围在王石石恩尸体前议论纷纷,直到天色渐渐暗下来,这才打电话报了警,大家都说,这是王石恩的报应。
王石恩是王大爷和王大娘在年轻时领养的孩子,那时候,王大娘因身体原因不能生育,两人又非常喜欢孩子,经过多番考虑,王大娘和王大爷领养了王石恩。
那时候,王石恩刚满月,王大娘看着孩子睡眼惺忪的表情,高兴极了。
年,除夕夜,王大爷和王大娘在家大摆酒席,当时村里的邻居,纷纷前来道贺,尽管孩子是领养的的,可他们依然难以掩饰内心深处的狂喜,在众人商议下,孩子取名为:王石恩,寓意孩子的命像石头一样硬,懂得报恩。
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王大爷在秋收时节,去地里收割水稻时,掉进了边沟里,当场溺亡,直到两个多小时后,才被过路的邻居救上岸,可这时,王大爷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王大娘抱着王大爷的尸体,神色呆滞,眼睛红肿,在她接到
王大爷去世的消息后,早已哭干了眼泪。
六岁的小石头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奇地打量着王大爷的尸体,小手不安分的摆弄着衣角,王大娘猛然想起小石头还在身边,嘶哑着说:“石头,给你爸磕头。”
小石头呆愣在原地,王大娘长叹道:“当家的,你走了,我和孩子怎么生活呀!”
邻居低声哀叹命运的捉弄,自从王大娘和王大爷领养小石头后,可谓命运坎坷,小石头三天两头生病住院,以至于,王大娘和王大爷吃不好,睡不好,严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
自从王大爷去世后,王大娘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只为了让小石头开心快乐地成长。
小石头从不与人交往,也许是自卑的原因吧!
小石头是早产儿,七个月就出生了,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发育,六岁的小石头,比同龄人矮了很多,站在人群里,就像个布偶似的。
王大娘住在老院里,为了让小石头吃上安全健康的食物,她在家里种植了很多蔬菜,还喂了几只鸡,几只鹅,时不时的给小石头煮几个鸡蛋和鸭蛋,有时还会杀只鸡给小石头滋补身体。
曾有邻居向王大娘提议,趁着年轻貌美的时候,重新建立婚姻,王大娘看着坐在地上的小石头,苦笑道:“你们觉得,有哪个男人能接受我带着小石头嫁过去?”
“哎!”
邻居无奈叹气,王大娘的人品没得说,善良淳朴,只可惜,她还要照顾小石头,如果说,小石头身体健康,王大娘想要再婚很容易,可关键是,小石头体质真的太差了,今天感冒了,明天发烧了,让人疲于应付。
小石头八岁那年,突然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王大娘害怕极了,赶紧背着小石头去了诊所,大夫看到小石头的症状,立刻对王大娘说:“孩子得了急性喉炎,医院治疗,这病耽误不得。”
王大娘吓得赶紧背着小石头回了家,那是年,农村的环境很差,全是泥泞坎坷的小路,出行全是自行车,很少有家庭能买得起小轿车。
王大娘抱着孩子回家后又犯了愁,她会骑自行车,可小石头现在的状况,很明显不能坐自行车,王大娘只好跑到邻居家里求助,说来也巧,邻居家的儿子正好在家,家里还有辆农用三轮车,当他知道小石头生病,医院治病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王大娘立刻抱着儿子坐在车后面,王源医院驶去,结果,刚出村,小石头的呼吸症状加重了,王源知道后,焦急地说:“王嫂,你坐好了,我医院。”
王源开着三轮车在路上快速行驶,泥土飞扬,医院时,王源脸上全是泥土,王大娘来不及道谢就背着小石头去了抢救室,还好送来的及时,小石头保住了性命。
图文无关,侵权删除由于来得匆忙,王大娘带的钱不够交住院费,她焦急地徘徊在走廊里,如果不交钱,儿子的后续治疗就不能进行,想到这,王大娘都快急哭了。
忽然,王源走到王大娘身边问:“王嫂,是不是钱不够了?我身上还有三百多块,你先给小石头交住院费吧!如果不够,我回家取。”
王大娘疑惑地问:“王源,你还没回家呀?”
王源笑着说:“呵呵,我怕你们出院后,找不到车回家,就在这里等你们了。”
王大娘还想说什么,王源把钱塞进王大娘怀里说:“王嫂,你先去交钱吧!我回家去拿钱。”
看着王源飞奔的背影,王大娘心里暖暖的。
王源只比王大娘小三岁,小时候玩爆竹伤到了眼睛,如今,他只有一只眼能看清世界,另一只眼失去了光明。
想着想着,王大娘越发觉得,该给孩子找个继父了,毕竟,那时候的农村生活很苦,家里大小事都离不开男人,医院这件事,她家里明明有辆拖拉机,可她不会开,只能求助他人。
如果家里有个男人,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医院,手里还拿着一把钱,王大娘心里越发喜欢,王源挠着头说:“王嫂,这是一千块钱,你先给小石头治病。”
王大娘看着王源手里的零钱,眼睛浮现水雾,她知道,这些钱肯定是王源从家里拿出来的,自从王大爷去世后,很少有人对她这么好了。
五天后,小石头出院了,王源坐在三轮车上发愣,看到王大娘和小石头,立刻发动汽车带她们回了家。
村里人看到王大娘和王源,就撮合她俩在一起,王大娘低头不语,小石头知道后,立刻说道:“不行,我不同意,我不会让妈妈嫁给独眼龙的。”
“独眼龙”是村里小孩给王源起的绰号,王大娘听到小石头的话,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王源很失望,可他没有责怪小石头,王大娘虽说结过婚,可她长得很美,远不是他这残疾人能配得上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
小石头18岁了,这是他辍学在家的第三年,王大娘看着躺在床上玩手机的小石头,心里五味杂陈,自从小石头辍学后,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睡觉,王大娘劝他学门手艺谋生,小石头不听劝,还嫌王大娘嫌他没本事。
王大娘的心都快要碎了,她今年50岁了,长期的操劳让她落下了病根,每逢阴雨天,她的腰椎膝盖都特别疼,不知道有多少个夜里,她躲在屋里暗自伤神。
农村的孩子结婚都很早,和小石头同龄的孩子,早已经结婚生子,王大娘心里特别着急,她求媒人帮忙介绍对象,并许下承诺,只要谁家姑娘愿意嫁过来,她保证把姑娘当亲生女儿对待。
媒人知道王大娘为人善良,当即答应,并保证给小石头介绍一门亲事。
小石头19岁那年,王大娘如愿把儿媳妇娶回了家,为了娶儿媳妇过门,她豁出了家底,还把家里的猪和拖拉机都卖了,饶是如此,王大娘还是欠下了五万块钱的外债。
王大娘心想,给儿子娶了媳妇,他应该就会努力赚钱养家了,然而,小石头让她失望了,自从结了婚,他整天吃喝玩乐,丝毫没有成家后的压力感。
王大娘想让儿媳妇劝劝儿子,可到了嘴边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小石头不听王大娘的话,可他很听媳妇的话,家里大小事都听媳妇的,媳妇让他撵狗,他绝不敢撵鸡。
儿媳妇嫁过来的第二年,生了个孩子,王大娘的日子更苦了,白天照顾孩子,晚上下地干活,回来后还要洗衣服,身子骨日渐消瘦。
就在这个时候,儿媳妇劝她找个老伴,王大娘还以为儿媳妇开窍了,打心里高兴,王大娘心想,她年龄大了,也该找个老伴享福了,就在这时候,儿媳妇给王大娘介绍了老伴,比王大娘大10岁,是退休人员。
老头虽说年龄大了点,可他懂得照顾王大娘,说话幽默,经常把王大娘逗得哈哈大笑。
三个月后,王大娘和老伴结婚了,没领证,只是请亲朋好友吃了酒席,自从嫁给老伴后,王大娘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每天散步遛弯,倒也悠闲自在。
王大娘很贴心,她每天都会主动打扫卫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变着法给老伴做可口的饭菜,老伴心疼王大娘,就让她少干点,王大娘嘴上答应着,手上的工作却不停,老伴知道劝人劝不了心,也就不再勉强。
就在王大娘来到老伴家的第三年,儿媳妇告诉王大娘,孩子该上学了,想让王大娘把孩子接到县城读书,王大娘有些犹豫,这几年她没有赚钱,如果把孙子送到县城读书,她实在拿不出钱,儿媳妇说:“我知道你没钱,老伴不是有退休金嘛?让他先帮忙垫出来,回头赚了钱还给他。”
王大娘的老伴知道后,也没说什么,笑着让王大娘的儿媳妇把孩子送到了县城读书,王大娘过意不去,就对老伴说:“这么多年,我在这里吃喝都是花你的钱,如今还让你掏钱供我孙子读书,真是对不住了,你放心,明天我就出去找份工作,赚了钱还你。”
老伴心疼地说:“你啊!吃苦受累一辈子,也该享福了,我把你家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所以,你不用愧疚,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最终,老伴还是没同意王大娘打工赚钱。
自从王大娘孙子来县城读书后,三天两头找王大娘要钱,少则几百上千,多则几千上万,她想拒绝,可每次拒绝,孙子都会跑到窗台边上撒泼,王大娘的老伴不想让王大娘作难,每次都会拿出养老钱给孙子。
转眼间,王大娘来到老伴家七年了,孙子上了小学,老伴也70岁了,就在这年,王大爷心脏病发作去世了,王大娘哭得撕心裂肺,她和老伴共同生活了七年,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老伴突然逝世,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
老伴去世后,王大娘孤零零地待在家里,直到处理完老伴的丧事,她才收拾行囊回了儿子家,她想着,以后在老家帮儿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好减轻她们的负担。
回家那天,儿媳妇看到王大娘还是很开心的,热情招待了王大娘,当她知道王大娘只拿着行李的时候,转身回了屋。
看到这一幕,王大娘就准备回屋里休息,结果,等她回到屋里才发现,屋里早已没了休息的地方。
王大娘抱着行李来到大门口,她呆呆地望着天空,她想到给小石头取名字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希望小石头能健康成长,知恩图报,可现实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小石头长大了,却辜负了王大娘对他的厚望。
晚上的时候,下雨了,雨水越下越大,王婶就这么静静地坐在地上,任凭雨水冲刷着她单薄的身体,就在这时,小石头出来了,王婶脸上笑开了花,她以为小石头请她回家,结果,小石头直接锁上门回了屋。
图文无关,侵权删除王大娘突然笑了,笑的癫狂,笑得发抖:哈哈,我这辈子活得窝囊,窝囊啊……
没人知道王大娘去了哪里,她的行李散落在儿子家门口,七天后,王大娘的尸体在王大爷坟前被发现了,瘦成了皮包骨头。
王大娘去世老伴的儿女知道后,连夜请人打造了棺材,这才将王大娘入土为安。
就在王大娘去世的第三天,儿媳妇和小石头离婚了,儿媳妇带着孩子离开了家,再也不见踪影,小石头在院子里大哭,哭声惊醒了周边的邻居,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个家,散了。
几天后,邻居发现小石头死了,死在了自家的院子里。
后来,邻居报了警,经过法医鉴定,王石恩已经死亡三天了,死于心脏病发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日子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