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旨在经验交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注明出处。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吴某,男,45岁
初诊
-07-06周六
主诉及病史
下肢水肿1周
患者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未见改善。现双下肢水肿,行动时觉双下肢困重难以抬脚,气短,局部肿胀按压后复原速度缓慢,足背血管因肿胀而不可见,体力下降,无胸闷胸痛,无心慌心悸,纳眠可,小便可,大便干结难解,舌淡苔白腻。既往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多年。
中医辨病辨证过程:
患者下肢水肿,伴有气短,体力下降,无胸闷胸痛,无心慌心悸,无气喘,排除急性心衰发作,结合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考虑此次水肿乃风湿性心脏病引起,中医据主症辨病为“水肿”。
患者双下肢水肿,局部肿胀按压后复原速度缓慢,且色泽较为灰暗,且无口苦、口渴等火热明证,故断其水肿属于阴水,且属于脾虚湿胜之证。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虚而运化失常,故水湿泛滥,湿浊下注故下肢水肿,患者行动受限,患者舌淡苔白腻亦为脾虚湿胜之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而不得上承,故患者气短、体力下降;患者又有大便干结难解一症,考虑乃水湿停聚日久而化热壅堵大肠,传导失常而大便干结难解,如若是水湿停聚尚未化热之便秘,患者当有先硬后溏之症,但询问知患者乃大便从始至终大便均干结难解,方才断其乃水湿化热所致。综合考虑其主要病机为“阴水,脾虚湿盛”
诊断及处方:
中医诊断:水肿(阴水,脾虚湿盛)
西医诊断:1、心源性水肿2、风湿性心脏病
处方:朱良春消水圣愈汤合四君子汤加减7剂
桂枝30苦杏仁15干姜15生甘草15麻黄6附片10细辛5知母15党参15茯苓15白术15五味子15泽泻30酒大黄10赤芍15柴胡15
水肿一疾,发汗、利水是治疗水肿的基本法则,而阴水当配合以扶正、健脾、温肾。原本是想以实脾饮加减治疗,但记起朱良春老前辈用消水圣愈汤治疗风心病效果亦佳,故用朱良春老前辈之消水圣愈汤(桂枝、甘草、干姜、大枣、麻黄、杏仁、附子、知母)为主;加用细辛温经化饮(细辛一药,其辛散之功甚是强烈,故阴邪重者,唯有细辛走窜之气能散去,如果患者兼有虚证,则佐入扶正之药一同使用,如若虚盛,则不宜使用,因本案患者总体以邪实为主,虽有虚证但不严重,故仍用细辛一药);重用泽泻增强利水消肿之功,且泽泻一药,重用30g以上则大小二便皆能通利;合用四君子汤加五味子益气养心、健脾扶正;佐用赤芍、酒大黄活血化瘀,清大肠邪热以通腑,同时防止全方过于温燥而伤阴;最后加用柴胡以达推陈致新之功,则水毒瘀堵皆可除。
服药后水肿消退,气短不觉,腻苔渐去,现仅夜间双下肢有酸痛感,转以调补脾肾为主,以期全功。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