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中医不但主张“冬病夏治”,还主张“夏病冬治”。“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人体气血运行缓慢,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对外界寒湿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在这个阶段,对人体施用“三九灸“,将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熏蒸在穴位或患处,既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又能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三九灸”与“三伏灸”一个在冬天,一个在夏天,但治病的道理一样,且都属于天灸的范围。天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抗病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所以,我国传统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令进补,不仅需要“食补”,还更应该通过艾灸的温通气血、化瘀除湿来“补”。

三九灸的功效

三九灸能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行气活血、通调三焦、利水消肿、平喘止咳、肃肺化痰、健脾和胃、温阳补虚、防病保健、益寿延年。

三九灸的适应症

1.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人群,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畏寒怕冷,四肢难温、亚健康状态等;

2.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

3.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4.消化系统疾病:胃中冷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以及慢性腹泻、厌食、慢性胆道疾病等脾胃虚寒疾病;

5.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各种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寒湿痹性疾病;

6.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炎、肌肉疲劳等;

7.儿科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盗汗。

三九灸的对应时间

三九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房间内不可通风或开空调。

2.过饱不宜艾灸,最好饭后1小时后开始灸。

3.艾灸时保持心情平和,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

4.艾灸时如出汗较多,则是寒湿外排的现象。

5.艾灸后毛孔舒张,在半小时不宜碰冷水,以免受凉。

6.艾灸后,最好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7.灸完后,如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8.艾灸当天禁食生冷、油腻、过咸、辛辣食物,尤其不要喝冷饮和吃冰镇食物。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及戒食鲜虾、公鸡等易致敏食物。

艾灸的禁忌人群

孕妇及<3个月婴幼儿;强过敏体质者;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关节红肿热痛等);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精神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xgyy/94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