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每个人应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年9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达3.3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原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下肢动脉疾病万、高血压2.45亿。年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占主要疾病死因的44.%,也就是说,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年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一般指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血脂异常、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等血管性因素;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也就是说,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患病率趋势总体还在逐渐增高。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确,更多谈及其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其中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高血压患病风险就会增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年,中国有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病。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现阶段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儿童血脂异常的流行也让人担心。年在全国1.6万余6~17岁儿童青少年中进行的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总检出率达28.5%。含糖饮料每周≥1次、静坐时间10h/d、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中国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是35.7%。按照中国大陆约有10.9亿的成年人计算,有3.9亿成年人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25%-50%的糖尿病患者有家族史。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II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吸烟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15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6%,平均吸烟量为16支/d。报告指出,除非采取有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年万左右,增至年约万,预计年将为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饮酒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51万余人随访约10年的研究显示,饮酒与约8%的缺血性脑卒中和16%的出血性脑卒中相关。一日饮酒2杯(g酒精/周)就能增加10%~15%脑卒中风险;而每日额外多饮4杯(g酒精/周),增加约35%的脑卒中风险。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年中国男性现饮酒率为48.0%,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为g。因饮酒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9.8%,因饮酒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65万。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超重和肥胖年我国≥18岁居民超重率30.1%,肥胖率11.9%。~年中国成年居民腹型肥胖检出率为29.1%。年全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9.0万,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1.5/10.0万,13.5%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BMI。除此之外,身体活动大幅下降、高钠摄入问题突出、重度抑郁症、睡眠障碍、大气污染等均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但是,同为重大疾病,各大保险公司公布的理赔年报中癌症的理赔率却远高于心血管病,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属保险公司通用拒保人群。中国银保监会曾经发布保险公司通用拒保人群类型,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超重和肥胖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在内,也就是说,这些人是无法购买重疾险的,更谈不上理赔了。其次,心脑血管疾病理赔标准严格。虽然,重大疾病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风险发生时,当被保人达到保险条款所约定的重大疾病状态后,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种类都是确诊即赔付的,重大疾病的赔付条件可分为3类,分别是确诊即赔付,比如恶性肿瘤-重度等;实施手术后赔付,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手术等;达到约定状态可赔付,比如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等。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3种高发的心脑血管病都不属于确诊即赔付的病种,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赔付。比如较重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先判断是否属于心肌梗死,再判断是否属于“较重”。盖盖总结跟恶性肿瘤不同,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防不胜防!《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愈加明显,20-29岁人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3%。这也意味着,大约每6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风险者中,就有1个是90后。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和肥胖等,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标配”,同时还是保险公司通用拒保人群。想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管理,除了需要我们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还需要我们提早配置医疗险、重疾险等健康保险。我是盖盖,专注保险咨询服务,助您明明白白购买保险!您有任何关于保险的其他问题,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xgyy/9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