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液三种组分的比较
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兴奋传导
组成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感受器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对内外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
只有感觉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反射的类型
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定义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形成
通过遗传获得的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联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形成。这一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了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
功能区
具体位置
功能障碍症
障碍症特征
W区
(书写言语区)
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
失写症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会讲话,手的运动也正常,但不会书写、绘图
V区
(视觉言语区)
位于角回,靠近视觉中枢
失读症
患者视觉正常,但看不懂文字含义,其他的语言功能健全
H区
(听觉言语区)
颞上回后部
听觉性失语症
能讲话,会书写,能看懂文字和听清别人谈话时的发音,但不理解别人的讲话,也回答不出别人所提的问题
S区
(运动言语区)
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的说话,但自己不能讲话,不能用语言口头表达思想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受大脑的控制
人体内的主要激素及生理作用
名称
分泌部位
化学性质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调节的时期与途径
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蛋白质
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尿的排放
血钠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受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与神经中枢的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蛋白质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调节(负反馈调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受血液中性激素浓度的调节(负反馈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受下丘脑控制和体液中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受下丘脑控制和体液中的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
受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的调节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固醇类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
——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主要是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蛋白质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
血糖浓度降低时分泌;受下丘脑及相关神经的控制;胰岛素分泌时受抑制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蛋白质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
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时分泌;监控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雄性激素
主要是睾丸
固醇类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雌性激素
主要是卵巢
固醇类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植物激素、动物激素、酶、维生素的比较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酶
维生素
性质
非蛋白质类有机物(如吲哚乙酸、乙烯)
有些是蛋白质,有些是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成分复杂,有脂肪族、芳香族、杂环化合物
产生部位
一定部位,无专门的腺体(如叶原基、嫩叶)
特定的内分泌腺
所有活细胞
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主要来自食物
作用部位
作用于其他部位
经体液传送到其他部位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
生理功能
调节生命活动
调节生命活动
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多是酶的辅助因子,维持机
体新陈代谢,调节生命活动
联系
生物体内均属于高效性物质,含量少、作用大,对生物的新陈代谢不可缺少
常见激素分泌失调症
激素
激素失调症
甲状腺激素
偏高:食量大增,渐渐消瘦;喜怒失常,烦躁不安(如甲亢)
偏低:臃肿;精神萎靡,呆笨,迟缓(如黏液性水肿),人患呆小症(幼年动物停止发育)
胰岛素
偏高:血糖降低,严重者患低血糖
偏低:出现糖尿,严重者患糖尿病
生长激素
幼年过多:巨人症;
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性激素
分泌不足时,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物质
神经冲动(生物电)和神经递质
激素等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一般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作用对象
效应器
特定细胞(靶细胞)的受体———糖蛋白
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①都能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又能影响神经调节;
②它们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概念
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体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
物质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物质:体液中的抗体、淋巴因子等
范围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或抗原)产生的反应
形成
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
后天逐渐形成的,不能遗传
特性
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均有一定的免疫性
具有专一性
作用
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的次数多少而有所改变
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
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进行人工免疫的基本条件。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进入机体的抗原,如果不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不会发生。此外,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细胞类型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T细胞、B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引起反应的物质
过敏原(具个体差异性)
抗原(不具个体差异性)
抗体产生
效应B细胞合成释放
效应B细胞合成释放
抗体性质
球蛋白
球蛋白
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血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
反应发生
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发生,有过敏体质的人以后接触同一种过敏原时发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即发生
反应结果
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过敏反应
清除抗原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部位
生理功能
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根尖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①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
促进果实成熟
推荐阅读(二轮复习):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易混易错考点教材中与新冠病毒考点大起底二轮复习】近年高考试卷中的教材隐性知识(三)速看!尖子生巧学锦囊妙计!高考题“长空”专题专练高中生物易错易混汇总(收藏细度)高考生物学生必背的语句(收藏细读)高中生物教材中的51个长空这些重要结论你知道在书上哪里吗?重点推荐:
生物教学好资料汇总一次看够(不要错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