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马事件启示录如何做好运动伤害防范

12月5日上午深圳国际马拉松一参赛者在离半程终点米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据介绍,死者现年33岁,在深圳从事销售工作。平时一向有健身的习惯,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此次赛前状态也不错,却没想到遭此厄运,留下了一个待产的妻子,和刚上小学的6岁女儿。

事故突然,令人唏嘘。

10:40,选手突然倒地。

患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现场急救人员心电监护提示:室颤

并立即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

15分钟后,医院。

90分钟后,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来了,一个身体很好,一向有着健身习惯的青壮年,怎么就猝死了?事故现场就有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及时的除颤和心肺复苏,为什么没能挽救过来?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室颤。

室颤,即心室颤动,心脏无法正常收缩舒张。其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药物毒性作用,电解质紊乱,电击,其他因素诸如心肌缺血,缺氧,交感神经兴奋等也可促使室颤的发生。室颤最严重的后果可导致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重要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猝死。

造成该男子室颤的病因尚不得知,但可确定的是,马拉松这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使发生心脏骤停的几率大大提升。

就是这样一种致命的疾病,却充满了隐匿性。

即便参赛者平时并没有明显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即便他一向有着健身的习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曾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确保这类事故不会发生,毕竟很少人会在每次参赛前都进行全面的体检。“他有可能参加了99次马拉松一点事都没有,我们认为他不可能猝死,结果第次倒在了终点”。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没能挽救过来?

根据本次深圳马拉松赛场救护队长楚南老师介绍,此次比赛共派出了50名救援队员,携带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再加上多台跟跑救护车,所有运动员都在1分钟保护半径之内。可以说对该男子的现场急救并未耽误一分一秒。

然而,所有的急救措施都是在跟来势汹汹的病魔做斗争,没有任何一种急救手段能够百分百地保证在这场斗争中胜利。

有这么一组数据:在心脏骤停发生的1分钟内使用AED,患者有90%的存活几率,随后每分钟下降10%,5分钟后不再改善存活几率。

医学就是这样,能够给人莫大的生的希望,却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抹去死的绝望。

生命在于运动,人类追求极限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然而我们也该清醒地认识到危险时刻随行,这次的事故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既然灾难无法杜绝,危险也一直存在,我们要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避开危险会带来的危害,笔者建议,在参加类似剧烈的运动时必须充分准备,并且根据自己情况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在赛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做好评估。

毕竟,不受伤害,才是攀登极限真正的成功。

附:跑者必读的马拉松赛前准备

第一、不适合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群:

1.没有经过全面身体检查的人

2.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人(即每周健身次数低于三次,每次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的人群)

3.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

4.一年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5.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

6.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

7.严重心律不齐的人

8.血糖过高或过少的糖尿病人

9.吃了降压药血压仍超过/毫米汞柱的人

10.过度肥胖的人,即男子BMI指数超过30女子超过28,皮下脂肪层较厚的人群。附: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11、患有急性传染病的人

第二、赛前适应性训练:

1、赛前训练时间:备赛训练至少要在比赛日之前21周开始连续不断地进行21周,对于尚未形成健身习惯的入门级跑友来说,提前一年左右准备效果更好些。

2、赛前训练频率:每周训练四次,强度和时间在每周都要有所调整。

3、赛前训练强度:前要进行每周不少5—6次5—10公里的长跑训练。每周有一次放松跑,持续时间大约在50分钟左右;一次中速跑,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的范围内;一次慢跑,时间随比赛时间的临近而逐渐加长,由80分钟分阶梯地加长到分钟以上;一次放松训练,以调整身体,时间持续约45分钟。在此期间,每隔几周要有一两次快于马拉松跑速的较短距离跑训练,强度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4、赛前20天左右进行一次你准备参赛距离的1/2或2/3距离的适应跑;

5、注意运动性疲劳与恢复:在训练的过程中,每日训练完成一定要注意放松和休整,最好每日清晨在尚未起床时测量一次自己的脉搏数据并做详细记录。如果在训练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出现持续数日,脉搏数据走高并且伴有疲劳和运动能力下降,这表示自身肌体出现了运动性疲劳,需要下调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采用按摩、理疗等手段来调整身体机能状态,避免出现疲劳性运动损伤。

例如:某男晨起的脉搏数以往一直在65~70之间徘徊,在训练中某一阶段突然发现晨起脉搏数连续一周上升至80以上,他最近并没有感冒之类的病症只感觉四肢比较乏力,精神不如以往旺盛,训练时的成绩和表现也在下降,此时便可判定为由于过度训练产生了运动性疲劳,需要进行休息和调整。如果此时还发现自己出现了血尿等症状,那很有可能是由于前期运动量和强度提升得过快,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运动性疲劳,必须马上下调运动负荷,使用营养补给和各种理疗手法,最好咨询医生。

6、如果在赛前一两周发现自己出现了明显的运动性疲劳,请各位跑友以身体健康为重,放弃本次比赛。

第三、赛前身心准备:

1、建议首次参加半程以上的人最好做一定体检,包括心脏、血压、血生化(如有先心病及心脏病史、血脂、血糖、肝肾指标异常请咨询专家和医生);

2、对脚部围护:修剪脚部趾甲及脚茧,医院处置;

3、跑马拉松是对一个人的心理、体能的挑战,但是我们是要以安全为第一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太原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zlff/8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