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大会开幕式主题演讲从阜外6

8月12日上午,年中国心脏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主席、中医院胡盛寿院士在开幕式上进行主题演讲:阜外60年,回眸中国心血管病学事业发展。

胡盛寿院士首先谈到,今年的中国医院建院60周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专门从事胸肺医院,可以说,医院的发展成长是中国心血管病事业发展成长的缩影和窗口。因此,通过回顾医院60年发展历程,展示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

胡盛寿院士

60年,阜外人和阜外精神薪火相传

年前,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对“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心为“阳刚”之气,心主血脉,心主神志。中国文化中朴素的哲学观至今影响着我们对心血管疾病的理解。阜外60年,见证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和疾病谱的巨大变化。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主要死因变化从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向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转变。今天,医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医院发展历程

年,在北京黑山扈成立了中医院;

年,集体转业迁址,成立中国医医院,主要治疗胸、肺、结核和心血管疾病;年,医院兼称心脏血管病研究所;

年,卫生部批复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年,更名为“中医院”。

阜外60年,铭记下中国几代胸肺心疾病创业者的足迹

时过境迁,不变的是阜外精神的一脉相承

阜外精神的两大支柱来自“医院”的敬业、严谨、博雅和“人民解放军”的守纪律、讲团队、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朱晓东教授回忆阜外生涯时说“两股力量在支撑我前行”。

薪火相传,阜外推动着中国心血管病事业前进。60年间,阜外共培养1万5千余名进修人员、余名研究生,输出名专家,全国60%的心脏中心主任在阜外进修或学习过。

60年,艰难起步,看今朝,欣欣向荣

中国心血管内科60年: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奠定心血管专业基础

年,董承琅教授建立中国第一个心脏病专科病房;

年,黄宛教授开展十二导联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

年,于维汉教授发现克山病导致心肌病的机制,并提出防控措施;

年,孙瑞龙教授进行中国首例希式束电图记录。

追梦一甲子,奠定中国高血压研究世界地位

年,吴英恺教授等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复方降压药“降压静”;

年,全国第一次高血压普查;

年,提出“大动脉炎”概念,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年,中国开展高血压循证医学临床研究;

年,刘力生教授当选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

年,刘力生教授荣获世界高血压联盟终身成就奖。

介入心脏病学:起步不晚,迅速和国际接轨

年,医院开展首例急性心梗后冠脉内溶栓治疗;

年,医院开展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医院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年,医院开展经皮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置入术;

年,中山医院和医院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各种新兴介入技术在中国迅速得到转化和应用,并正在向规范、普及和深入方向发展。年前介入治疗累积例数不足百例,而现在每年已突破50万例。同时,国产器械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中国国产冠脉支架使用率已居市场70%,中国市场室间隔缺损封堵伞99%为国产,全球80个国家使用中国制造的介入器械。

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的中国心血管病学杂志和学会

年,首本心血管专业杂志《心脏血管疾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前身)在阜外诞生;

年,中华心血管病分会在太原成立(第一届主任委员吴英恺教授);

年,《中国循环杂志》诞生;

年,《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诞生;

年,《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诞生。

中国心血管外科60年

先心病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是中国首位出生缺陷疾病,目前我国先心病外科手术8万例/年,是北美地区的4倍;医院每年先心病手术例数为例,是世界最大的先心病外科治疗中心。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先心病外科治疗大国。

冠心病外科

中国冠心病外科手术数量稳步增长,目前,我国每年冠心病旁路移植术超过4万例,医院年手术量也超过例,手术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瓣膜外科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瓣膜外科病种发生显著改变,风湿性虽仍为首要原因,但比例已明显下降;-年间,医院瓣膜手术中,风湿性疾病比例下降约3倍。同时,中国瓣膜外科普及率较高,整体死亡率较低,医院死亡率仅为0.7%。

中国心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的工作。年,郭加强教授主持建立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促成44家医院新建心外科,30家医院心外科得以复苏,29家医院心外科得以重组和发展。目前,培训中心涵盖全国26个省家医院。

中国心脏外科例数持续增长,年手术例数逾千例的心脏外科中心已有46家。

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60年

年,医院自制快速换片台和高压注射器等装置;

年,医院开展中国首例法鲁氏四联症造影诊断;

年,医院建立中国首个核素心脏病学室;

年,医院实施首例肺灌注扫描诊断肺栓塞;

年,医院建立中国首个独立的超声影像室;

年,医院开展中国首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中国心血管影像医学的体系构建和发展也起步于医院。上世纪60年代,刘玉清教授提出“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影像诊断思维;上世纪90年代,刘玉清教授提出“大影像”的体系建设;年,中国首个心血管“杂交”手术室落户阜外,影像和临床融为一体。

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60年:中国特色,融入世界

-年,开展湖南、广东、四川学生的小规模高血压人口调查;

年,新中国首届全国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学术报告会议在西安举行,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教授等提出将高血压、冠心病普查等列入“研究规划方案”;黄宛教授等大力推进了对高血压、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的认识;

年,吴英恺教授建立我国首个心血管病防治社区,创立了慢病防控“首钢模式”;30年间,首钢居民脑卒中发病率降低54%,死亡率下降74%;

年,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在阜外成立,培育了中国第一代心血管流行病学专业队伍;

年,中美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开展中国首项国际化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和危险因素研究;

年,中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2千万人群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

年,陶寿淇和蔡如升教授与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交换研究资料。

中国心血管循证医学研究:崭露头角,瞩目世界

年,刘力生教授主持中国首个心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老年收缩压高血压实验”;

年,成立阜外-牛津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年更名为“中国牛津国际医学中心”;承担国际项目30项,均成为中国循证医学研究新标杆;

年,蒋立新教授主持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病医疗结果评价研究。

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新实验室不断组建,基金资助和论文数量增长迅速

年,上海同济医学院德籍学者发现中国人尸解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现率为15%;

年,北平大学医学院(北大医学部前身)林振纲教授发表国人首部冠心病研究论著;

年,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主任Snapper教授发表专著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特点;

年,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阜外。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国外受训的学者回国,迎来了中国心血管医学研究的春天,一批心血管病领域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中国政府对心血管基础研究的资助金额在过去10年内增长15倍,中国发表的论文数占全球心血管病论文总数的10%,十年内提高5倍。中国心血管医学论文数量15年内增长6.4倍,远高于同期中国论文平均增长率(3.5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先心病领域的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

看未来,阜外人和中国同仁心存高远

中国心血管医学面临的挑战: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疗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美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十余年来明显下降,与年相比下降30%;而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与年相比农村地区上升55%,城市地区上升10%。

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中国各地医疗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各心血管病中心的医疗水平仍存在巨大鸿沟。研究显示,我国各地区CABG结果差异巨大,院内死亡率最低0.7%,最高5.8%;术后并发症最低3.8%,最高10.1%;中国急性心梗的平均再灌注治疗率为27%,远低于美国的97%,甚至也低于印度的59%。

此外,我国国民普遍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适度运动和合理饮食,农村地区尤为突出。4年51万中国成人跟踪研究显示,如果促进国人每日摄入新鲜水果,每年有50万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可以避免。

中国心血管医学面临的挑战:缺乏基于中国人群的原创研究

截至年7月,全球“心脏疾病”临床注册研究有项,而中国大陆仅有项,为美国总量的9.6%。

下一个10年,阜外之路通向何方?

下一个10年,医院要从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向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转变,建立学习型的心血管疾病医学中心,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模式,包括如下方面。

预防关口前移:医疗资源向社区疾病预防下沉,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医院为中心(疾病治疗为主)向以社区为中心(以健康促进为主)转变;

产生证据影响决策,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结果评价研究,为诊疗技术指南和政府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优化临床质量:医院是中国首个公布年医院,已建成医生的个人医疗质量评估系统,正创建全国心血管病治疗注册登记系统,推进医生、医院和全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创新诊疗技术:从模仿到超越,创新心血管技术和产品;阜外倡议的多学科杂交技术不仅在中国得以实现和普及,还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培训专业人员:利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培训医务人员,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中国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心血管医护队伍;

汇聚全球英才:和世界同行相互欣赏,彼此合作,共同迎接挑战。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zlff/90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