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高血压2.7亿。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而夏季更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夏天高温的天气,会让心脏跳得更快。在一般情况下健康人每分钟心跳75次左右,如处在高温环境下,心跳可以加快,甚至超过每分钟次。这个巨大的负担对于健康的心脏短期内尚可代偿,而不健康的心脏就难以应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
?高温会让肌体大量出汗。人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使心跳强弱快慢发生剧烈变化,加之植物神经紊乱,可能导致心脏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控制。
?闷热的天气,病人容易急躁,植物神经紊乱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夏夜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睡眠质量大打折扣,缺乏休息的心脑血管患者容易发病。
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时,器官往往会发出“报警信号”,很多时候都被我们忽视!有时身体的一些蛛丝马迹会提示你的心脏可能出现毛病;甚至一些警报信号可能提前2、3天就在提示你。
那么心脏病变有什么征兆呢?心脏病患者如何保健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5个信号预示心脏发生病变
???
1.下肢水肿下肢水肿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如肾病、外伤等等,当然也有心脏病。心脏病患者静脉血流受阻是导致下肢水肿的原因。
2.肩膀疼痛冠心病患者有相当多的几率表现为左肩疼痛,或者左侧手臂内侧疼痛。这种疼痛和气候变化、气温变化没有关系,常常被人误认为肩周炎。当然,冠心病患者还可能以胃疼为首发症状。
3.经脉怒张心脏右心功能不全,最明显的体征就是从锁骨开始,向上延伸至耳垂,有一条小拇指粗细的静脉凸起,看上去十分明显。
4.面容特殊心脏病患者受病情影响,面容会有一些特殊表现。面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常常是心脏病晚期的面容。面部呈暗红色,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面色苍白,则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象征。
5.耳垂皱褶冠状动脉硬化的重要体征出现在耳垂上。如果耳垂有一条褶皱,不连贯,斜着生长,请务必当心。
“美国医院心血管病学实验室主任贝瑟尼?登林格从补水、饮食、锻炼等方面,给出了夏季心脏的保健方法,尤其适用老年人,及有心脏疾患的人群。”
6大夏季心脏保健要点
???
⊙1.心脏病人在夏季的常见问题是什么?
夏季易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不足,心脏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难度会增大。心脏病人应留意体重变化,如果出现体重持续增长、呼吸短促、肢体肿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还应注意血压变化,避免摄入过多的盐。此外,降压药等心血管常用药可能增加热敏感,容易中暑,应注意预防。
⊙2.夏季护心为什么要注意补水?
脱水会让心脏工作起来更费力,因此夏季应持续补水,而不是只在运动前喝水。最好喝常温的白开水,避免喝甜饮料和酒精饮料。外出时可随身带个水杯,方便喝水。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它可实时反映机体的水分状态。如果饮水充足,尿液应为澄清或淡黄色;若出现浑浊或颜色加深,应警惕脱水。但不要短时间大量喝水,尤其是喝冰水,否则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梗。
⊙3.夏季饮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建议多吃牛肉、鸡肉或鲑鱼肉等低脂肉类和鱼类,可适当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调节体温对护心有什么重要性?穿衣服应注意哪些问题?
天气炎热时,如果衣着不合适会影响皮肤透气,还可能感觉更热,加大心脏负担。建议穿衣时注意浅色、单层、吸水和宽松原则,优先选择吸汗效果好的棉质衣服,腰带不应过紧。
⊙5.心脏病人夏季还需要锻炼吗?如果需要,该如何锻炼?
首先要明确的是,心脏病人夏季也不能放弃锻炼,不运动会导致心血管功能失调,引起肌无力,进而造成心脏功能减退。但要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
其次,可选择在早上凉爽的时段和地方锻炼,中间可多休息几次,注意量力而行。最后,运动要循序渐进,强度较大时,可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
⊙6.心脏病人夏季应当心哪些高温病?
三种高温病,即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需要引起心脏病人的重视。
▼热痉挛是指高温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疼痛,初期适当补充水分可缓解症状。
▼热衰竭和热痉挛的表现类似,但症状更严重,需用湿毛巾擦身降温,并持续少量补水。
▼气温过高,出汗散热受到影响时,可能引发中暑,常伴有脑部不适,严重时危及生命。中暑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心跳过快和疲劳;如果休息和补水不能缓解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温馨提示:心脏病人服用通管汁,可以预防夏季突发性心血管疾病问题。
通管汁通过清除血管内壁的油脂和斑块从而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提高血液流速,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管功能失调的问题:
提高大脑血供从而降低血压;
提高胰腺血供恢复胰腺功能,降低血糖;
提高全身血供、改善全身微循环,减轻心脏压力,改善心脏功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