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成形手术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最佳手段

提起二尖瓣的手术治疗,大多数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二尖瓣置换术。其实二尖瓣成形术在治疗二尖瓣病变上也占了重要的地位。

二尖瓣成形手术是通过修复瓣叶、瓣下腱索和瓣环等以恢复病损的二尖瓣,二尖瓣成形手术无需置入人工心脏瓣膜,保留病人自身的瓣膜。

二尖瓣成形术不仅节省了人工瓣膜的费用,更大大节省了住院费用,减轻了病人的负担,而且避免了机械瓣手术后需要终身抗凝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如:术后血栓栓塞、出血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等,从远期结果看,二尖瓣成形术较二尖瓣置换术有较高的远期生存率,而且大大改善了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是治疗二尖瓣病变最理性的手术方式。

二尖瓣成形术包括:瓣膜分离术,瓣叶修复术,瓣环成形术,腱索重建术

二尖瓣成形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1、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瓣环扩大,瓣叶分裂,腱索过长或者瓣叶脱垂;二尖瓣狭窄但瓣叶面积不小者。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隔膜样改变,第一心音亢进,瓣下腱索无融合缩短,瓣膜无钙化,活动度好。

3、瓣膜退行性变,腱索细长致瓣叶脱垂者。

4、缺血性乳头肌病变导致的二尖瓣脱垂,为心梗后乳头肌纤维化、延长或者断裂。

二尖瓣成形术的风险:

由于术中使用缝线和人工瓣环术后早期可能形成血栓,术后建议给予抗凝治疗,术后第二天开始,窦性心律者维持4-6周,如果有房颤,除非有抗凝禁忌症,否者应持续华法林抗凝。

血栓发生率为:0-5%。手术死亡率约1-5%,90%患者心功能心功能恢复到I或II级,但需再次接受二尖瓣手术的几率在3-10年后会显著升高,

现在接受瓣膜修复的患者较多,尤其是修复二尖瓣。修复瓣膜时需要放一个成形环,这对提高远期疗效非常重要。

手术中用到的成形环也是由涤纶布缝合而成,表面不是很光滑,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因此需要抗凝,但是抗凝的时间比较短。

没有房颤的情况下,瓣膜成形术后通常只需抗凝3~6个月。

因为3~6个月后,心内膜组织可以完全覆盖成形环的表面,使其变得光滑,所以术后不需要终生抗凝,这是瓣膜修复最大的好处。

术后住院期间,每天都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值,据此调整抗凝药(华法林)的剂量。患者出院时,INR值已经调整到比较合适的范围。

患者回家后,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的改变,可能会影响INR值,建议出院后3~5天复查一次凝血功能。

如果INR值稳定后,可以延长监测的时间间隔,改为1周左右测一次凝血功能。

如果复查2、3次之后INR值稳定,可以再次延长监测时间,改为每2周测一次。

监测2、3次以后,如果比较稳定了,可以改为1个月左右测一次。

病程较长的患者INR值大多比较稳定,1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凝血功能就可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zlff/93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