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
气温上升幅度已经平缓,
但依然会有闷热天气出现,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
虽然白天还会有些燥热,
但晚上相对来说稍微凉爽些,
有些地方甚至不用开空调就能入睡。
然而,正是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
中老年人更要谨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8月9日晚《医生说》邀请了
河南中医院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新灿教授
为听众讲述立秋之后的养心方式
心血管病人的预防措施
1.坚持测血压
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会直接影响血管的健康状态。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时刻监控血压,对于尚未发现问题的老年人,也最好每周测一次血压。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硬化和狭窄,血流不能正常流动,导致红细胞不能及时输血,引起心肌缺氧的一种心血管冠疾病。患者会出现胸部紧绷、心悸、气短和其他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有心脏疼痛感。
心绞痛
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心绞痛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稳定型,另一种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心绞痛主要指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病情会相对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之前,有时在服用急救药物后也无法缓解,医院治疗。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也称为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引起,会导致心脏右心室肥大,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情况,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血管疾病。
三高症
现在三高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这对人们的健康极为有害。三高会引起血管血脂异常,影响红细胞的正常运作,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出现三高症时需要引起重视注意。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因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引起相应器官供血不足,导致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出现这种疾病时,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心梗
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患有心梗,大部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也可能是由于做了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引起,如果长时间情绪波动比较大,也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心力衰竭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与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肺心病等有关。事实上还有许多的心血管疾病,每一种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都是很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忽视它们,应该认真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平时要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强化心肺功能,促进心血管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严防感冒
秋季温差大,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尤其当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时,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物,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如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等。控制血压
时凉时热、变化无常的天气易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尤其男性应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和疲劳,避免酗酒。情绪不能过分激动
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
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摄盐多少才是合适的呢?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5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适量运动
特别推荐“三、五、七”运动法。“三”是指每天步行3公里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充足睡眠
相比苦夏的湿热难眠,秋季天气凉爽许多,入睡也容易了许多,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够7个小时,且睡眠质量要高。合理饮食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因为饮水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