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也就是每5例因病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惊人的数据已经重重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刻不容缓。
但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运动量过少、体重严重超标、“三高”的青少年儿童人数不断攀升,为今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了“定时炸弹”。要想预防心血管疾病,必须从儿童抓起!
心血管疾病的“祸根”
1.不健康的饮食
儿童的饮食主要由家长安排,家长有义务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但很不幸,许多家长自己都没有健康饮食的观念,饭菜油盐超标,肉食为主,蔬果过少,导致儿童营养极其不均衡;另外,有些家长工作繁忙、疏于照看,孩子常常“饮料当水喝,零食当饭吃”,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肥胖的魔爪不断伸向祖国的花朵。而肥胖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在一生中都不断起作用,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2.缺乏运动
学业繁重、课外补习班盛行,导致儿童没有时间运动;而在空闲时间,多数儿童更愿意看电视、玩手机、打电子游戏而非运动,导致运动量严重不足。年第六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的男生占73.3%,女生更高(79.1%)。身体活动不足使得热量消耗和新陈代谢减慢,大量脂质堆积,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危险。
3.吸烟
吸烟是危及儿童心血管健康的明确因素。许多儿童被暴露于二手烟的危害之中,更有甚者成为烟民。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青少年烟草使用率为6.9%,男生(11.2%)高于女生(2.2%);农村(7.8%)高于城市(4.8%)。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4.睡眠不足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我国62.9%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其中13-17岁青少年占比达81.2%。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10-17岁青少年睡得越少,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便越厚,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每增加0.1毫米,患冠心病、中风及死亡风险会增加10%-22%。《英国医学杂志》研究发现,儿童睡眠时间越少,长大后体重越重,这与睡眠缺乏引起体内瘦素水平改变,使食欲增加导致进食增多有关。
打响儿童心血管健康“保卫战”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自小坚持“理想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抱着“以后再看病”的侥幸心理,直到成年后出现健康问题才重视。
1.普及疾病知识
对全社会普及心血管疾病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尤其要对学校、家长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普教育,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
2.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2]
(1)家长应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在家做饭,少带孩子下馆子、吃快餐。
(2)保证三餐规律,做到合理搭配,包括适量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豆类坚果,以及充足的奶制品。
(3)做到清淡饮食,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4)三餐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
(5)保障充足饮水,每天~ml,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饮酒。
(6)晚上睡前2~3个小时内,不再进食。
(7)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儿童,应在保证体重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摄入,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
3.多参加体育锻炼
短期运动锻炼能改善体重状态或肥胖,长期运动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带来持续的健康益处和疾病预防,可改善心脏和血管健康。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体力活动指南(第2版)》中建议,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需要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运动。
家长要引导并陪伴孩子多运动,如饭后一起散步、周末一起出游等,不仅有利于身体,而且能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一举两得。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特点,培养一两项体育特长。
4.拒绝二手烟,坚决戒烟
“二手烟”暴露对许多无辜的群体包括路人、同事、伴侣和子女均造成危害,应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接触“二手烟”。对已经吸烟的青少年儿童,家长及教育机构要对其进行教育,认识吸烟的危害并克服烟瘾。
5.保证充足睡眠
(1)减轻儿童学业负担,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心理压力。
(2)蓝光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晚上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看手机和电子屏幕。
(3)固定孩子的休息时间,建立良好的“生物钟”,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休息时间。
(4)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照等。
来源:心希望快讯
仁和心内科团队
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年初,年被评为宜昌市甲类临床重点专科,年成立三峡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年取得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H型高血压与卒中防控基地”,同时也是三峡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年我院正式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经过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造就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室现开放床位97张,其中重症抢救病床(CCU)8张;本学科由7个部分组成,即心血管一病区、心血管二病区、胸痛高等病房、心脏监护病房、心功能科、心导管室、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科室共分四个亚专科学组:急危重症学组、冠心病介入治疗学组、心律失常学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学组。
本学科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省科学技术厅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科研项目、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市科技局科研项目、三峡大学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三峡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专利3项。
二、人才队伍:
在编工作人员46人:医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2人、硕士5人、硕士生导师2人、护理人员35人。
三、诊疗范围:
本学科重视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历程,已打造出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及外周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滤网植入及回收术、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年均开展例数不断增加,技术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特色诊疗
1.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2.心脏永久起搏器(单、双、三腔)和临时性起搏器植入术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4.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房颤的射频消融术、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术
6.外周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及回收术
7.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
心血管专家专科门诊一览表
时间
上午
下午
星期一
吕建峰(博士主任医师)
专科医生
星期二
杨维华(副主任医师)
专科医生
星期三
张波(副主任医师)
专科医生
星期四
周敬群(教授主任医师)
专科医生
星期五
代文静(副主任医师)
专科医生
星期六
专科医生
星期天
专科医生
备注:
1、门诊地点:门诊楼四楼。
2、除了星期六及星期日下午外,开设心血管专科门诊和慢性病门诊。
3、心血管门诊-
心内科一区(住院部22楼)医生办公室-
护士站-
心内科二区(住院部23楼)医生
办公室-
护士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