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上升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世界心脏联盟于年设立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并将随后的“世界心脏日”定为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自年起,世界心脏联盟将“世界心脏日”改为每年9月29日。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用心爱心”。常春藤联盟与你心相印,呵护“心”健康。
我国心脏病的患病现状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源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下肢动脉疾病万,高血压2.45亿。心血管疾病死亡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巨大负担。而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拒绝烟草,远离二手烟吸烟导致每年全球近万人死亡。据估计,全球超过1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是由吸烟所致。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有害影响,包括冠状动脉收缩、血液高凝状态加剧、血脂异常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此,吸烟一直是传统的,且可以控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无论有无心血管疾病既往史,戒烟均可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脑卒中),戒烟还与所有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降低有关。为了心脏健康,提倡不吸烟,远离二手烟,吸烟者尽早戒烟。
保持健康的体重通常采用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来判断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健康并衡量肥胖的程度。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BMI的正常值在18.5-23.9kg/m2之间,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肥胖既是一种慢性病,更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胆石症和甲状腺功能紊乱,到骨关节病、某些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性功能障碍,可以说全身上下,处处可见肥胖的恶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肥胖还与心力衰竭存在关联。减轻体重可改善或预防很多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降低血压、降低糖尿病患病、改善血脂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内皮功能等等。超重和肥胖的最佳处理方法是以膳食、锻炼和行为改变相结合的方式入手。早期开始预防肥胖是减轻人群中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最佳策略。
健康饮食,这样吃!合理的膳食,除应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g,蔬菜~g,水果~g,禽蛋类~g,谷薯类~g。合理的膳食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对于超重和肥胖者可采取以下行为治疗方式:如,建立节食意识,每餐达到七分饱;细嚼慢咽以延长进食时间,从而减少进食量;使用较小的餐具以改善视觉效果等。
增加身体活动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身体活动量逐渐下降,而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个体的喜好及运动环境和条件决定,但运动量要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决定。中低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在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高强度运动更有效。每日30分钟,每周至少做3~5次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对工作忙碌的年轻群体,每周2次较大强度的运动比完全没有运动的个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心脏病患者进行恰当运动对心脏病的恢复是有利的,可以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心脏病发作次数、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但运动的形式及强度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心脏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大家用科学的方式爱护心脏,就可以让心脏病远离我们。“世界心脏病日”常春藤联盟与你心相印,呵护“心”健康!特别鸣谢于丽天主任百忙之中给予的科普指导
特约审稿专家于丽天,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内科重症病区ICU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病专科专家委员会干事,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医院急重症中心工作至今。3和4年赴英国伦敦RoyalBromptonHospital临床试验和评价中心短期培训,6至8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休斯敦Baylor医学院从事干细胞研究。9年作为援疆干部在新疆生医院挂职副院长,心内科主任。
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内科急重症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各种心脏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中心课题负责人、中国地区临床协调员或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多项心血管急重症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发表文章30余篇。
审核|于丽天中医院
编辑|孟小虎常春藤联盟秘书处
医护人员的温馨家园
社会友人的安全港湾
医疗健康的诚信社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