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心电图检查时,会得出“窦性心律不齐”的结论。那么,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吗?或者就是得了心脏病呢?
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人的正常心律是窦性心律。凡是起源于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心房窦房结的心律都叫窦性心律。一般情况下,正常窦性心律,心率比较规律整齐,60~次/分。所谓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率跳动的不完全匀齐,原因是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不规律所致。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上窦性P波有规律的发生,P波和P波之间的间距之差0.12秒,PR间期0.12秒。而超出这个范围,则称为“窦性心律不齐”,即两个P波间距0.12秒。
为什么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精细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速,以适应人体活动或环境变化的需要;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使机体养精蓄锐。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精细调节下,正常人随着呼吸、体位的变化,有时候就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脏病吗?
那么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脏病吗?答案,要分情况看待。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几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以及异位心律(心房异位激动)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等。我们主要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呼吸引起的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相关,是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而成人较少见。一般没有症状,不影响人体健康,没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不需要治疗。特点是,心率的快慢随呼吸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当屏住呼吸后,心率加快,可使心律不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因此,如果您有心律不齐现象,可以通过这个办法简单的鉴别一下。另外运动后或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药物)后,也可引起心率加快和心律不齐,这是暂时性的,一般在停止运动或停服药后即可消失。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比较少见。顾名思义,就是与呼吸无关,一般是病态的。常见于老年人、冠心病以及颅内压增高、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心肌病等)的病人。另外,服用洋地黄(强心药)或吗啡(镇痛药)也可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特点是:心率时快时慢,与呼吸无关。同样屏气或加快心率可使心律不齐消失。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者,应注意平时有无胸闷、心悸、气短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可进行超声心动图或平板运动试验等相应特殊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是否有心脏病。如是因心脏病引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应及早治疗
小贴士
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之一,多发生于正常人群中,特别是青少年。同样,在病态的情况下,尤其患心脏病也会出现。如果您出现上述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到医院找心内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多半没有大碍哦。
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