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林黛玉死因大辩论颦颦

林黛玉作为中国经典著作《红楼梦》里的潇湘妃子,被作者塑造成一个闭月羞花、多才多艺,但又命运多舛的艺术形象。林黛玉一生都在饱受疾病痛苦,最后咯血而亡,不禁让人痛惜美好事物的消逝,也让人们好奇林黛玉的死因到底为何?在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来自西安医院的范粉灵教授、医院的管丽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的杨震坤教授作为正方,与持反方观点的重庆医院的黄玮教授、医院的周琳教授、中医院的蒋鑫教授就“林黛玉是否死于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相关疾病”展开了精彩的辩论。

正方观点:林黛玉死于相关

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OCCSHANGHAO

西安医院范粉灵教授作为一辩,作了如下辩论:

背景知识:

在当时闭关锁国的文化背景下,肺结核因常见且多发,成为了文人笔下可怜楚楚+浪漫+高贵的代表。在古代作品中,包括明清时代,“肺结核”较多为人所知,从而深受文学作品的青睐,如鲁迅笔下《药》中的“小栓子”;在国际上,小仲马的经典角色茶花女也死于肺痨。因此在当时的时代潮流下,肺结核被用作比喻人物的消瘦、弱不禁风,以及暗喻事物的悲凉与消逝。人们认同林黛玉患有“结核病”,除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原因外,也可能因为林黛玉符合人们心中关于肺结核的文学印象,即身体纤弱、逐渐消瘦,易让人痛惜美好事物的消逝。

病例汇报:

患者女性,17岁,反复咳嗽伴进行性活动耐量下降10余年。现病史: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病例特点:发育不良,伴季节性咳嗽及呼吸困难,晚期有咯血、痰血症状,夜间呼吸性困难加重。家族史:母亲早年去世,母亲的4个姐姐早年亡故,一表兄20岁前去世(死因不详)。初步诊断: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炎、纤维纵膈瘤、肺静脉闭塞症(PVOD)/肺毛细血管瘤病(PCH)]。鉴别诊断: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治疗方案:口服人参养荣丸。

医院管丽华教授作为二辩,作了如下辩论:

鉴别诊断:

(1)肺结核;林黛玉的生活环境中没有结核病患者(无传染源),也没有新发的结核患者(易感人群没有感染),因此在疾病流行史方面不支持肺结核;肺结核会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等呼吸系统症状,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约1/3的患者有咯血,多数患者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咯血。部分患者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林黛玉出现的症状为季节相关性慢性咳嗽,晚期出现咯血及痰中带血,但没有经过规范治疗的结核病患者通常死于恶病质,林黛玉明显不符合这一情况,因此在症状方面也不支持肺结核。

(2)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咳脓痰,50%~70%的病例可发生咯血;林黛玉早期以干咳为主,晚期并未出现致命性大咯血,且症状于夜间加重,更类似于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支气管扩张患者不会以夜间发病为主,因此在症状上不支持支气管扩张。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症状与林黛玉有明显相似的地方,如二尖瓣面容(腮上通红、压倒桃花),瓣膜狭窄所致夜间呼吸困难(夜间因咳嗽而起床端坐),但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病因为风湿热、老年退行性改变,一般需要数十年进展期。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发生率极低。而林黛玉没有风湿热病史,且书中描述与风湿性心脏病的进展不符合,因此不支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上海交通大医院杨震坤教授作为三辩,最后辩论道:

林黛玉的症状是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其诊断依据如下:

(1)先天畸形或遗传因素,林黛玉发育不良,与同龄人相比显得弱小,所以都认为林黛玉患有“不足之症”,其特点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相似之处。

(2)乏力、气短为主要表现,尤其在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加重,均为缺氧性疾病和心力衰竭常见表现。

(3)与季节相关的咳嗽,以干咳为著,中晚期出现少量咳血,晚期咳血增多,符合气道压迫、呼吸道高敏感,低氧刺激,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加重,肺实质破坏和小血管破裂。

(4)面如桃花、唇色娇艳,是高血红蛋白血症或轻度缺氧常见体征。

(5)晚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这些症状符合全心衰表现。

林黛玉的NYHA/WHO-FC分期与其对应的原文描述如下:

原文中“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提示NYHA1期。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提示NYHA2期。

“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提示NYHA3期。

“黛玉一翻身,却原来是一场恶梦。……扎挣起来,把外罩大袄脱了,叫紫鹃盖好了被窝,又躺下去。翻来覆去,那里睡得着?只听得外面淅淅飒飒,又象风声,又象雨声。又停了一会子,又听得远远的吆呼声儿,却是紫鹃已在那里睡着鼻息出入之声。自己扎挣着爬起来,围着被坐了一会,觉得窗缝里透进一缕凉风来,吹得寒毛直竖,便又躺下”;NYHA4期。

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首先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大动脉炎、纤维纵膈瘤、肺毛细血管瘤病(PCH)/肺静脉闭塞症(PVOD),依据如下:

(1)先天性心脏病,林黛玉17岁死亡,家中人丁稀少,加上其父亲林如海是独子,40岁左右亡故。林黛玉母亲也在20岁左右死亡,母系的4个姐姐也相继死亡,林如海的儿子在3岁夭折。由此可见,林府很有可能有遗传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此外,《红楼梦》记载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而先天性心脏病中也有被认为“心多一窍”的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因此,林黛玉死亡原因考虑可能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第二阶段(双向分流)、艾森曼格综合征。

(2)大动脉炎,在亚洲地区较多见,多发于年轻女性。因多部位血管受累,女性多发,常头晕、体弱、气短、四肢无力等,受凉或季节变换时加重,被民间称为“西施病”。《红楼梦》描写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正方总结:

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家族病史,我方认为林黛玉是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反方观点:林黛玉死于

肺动脉以外的其它疾病

OCCSHANGHAO

重庆医院黄玮教授作为一辩,作了如下辩论:

我方认为林黛玉并非死于艾森曼格综合征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并通过当时的“望闻问切”,还原林黛玉真实的病因。

望诊: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第十一自然段显示:“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该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二尖瓣面容。第七十六回第二十六自然段显示:“快让我看看,黛玉说着便轻轻捧起宝玉的脸,细细的看着宝玉脸上的伤,伸出玉葱般的手指,想碰又不敢碰,话还未说,那眼泪竟先流了下来:可还疼吗?”该症状未见杵状指。

闻诊:

《红楼梦》第八回第十一自然段显示,“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该著作从未对林黛玉声音特点进行直接描写,但仍可从很多戏曲经典以及影视作品中合理推断,她一生中从未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反而清脆动人。由于艾森曼格综合征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晚期会出现因喉返神经被压迫而导致的声音嘶哑症状,而林黛玉明显不符合这一点。

问诊:

(1)《红楼梦》第三回第八自然段显示:“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介绍了林黛玉的起病时间。

(2)第八十二回第九自然段显示:“黛玉一翻身,却原来是一场恶梦。……扎挣起来,把外罩大袄脱了,叫紫鹃盖好了被窝,又躺下去。翻来覆去,那里睡得着?”书中多处出现了林黛玉有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心悸等症状。

(3)前四十五回总结出林黛玉的家族史:林家是世家,不少妾室,林如海却是独子,又在40岁左右死亡,母亲的死亡时间大概在30岁以下,母系姐姐4人均已亡故。林如海本人也有妾,但没有庶出的子女,林家儿子在三岁夭折。从当时的情况看来,林家的条件相当不错,但夭折率及寿命如此情况,应高度怀疑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4)第二十八回第六自然段显示:“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直至今日,在二尖瓣狭窄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天王补心丹仍是常用药。

切诊: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第六、七自然段显示:“那王大夫诊了好一回儿,又换那只手也诊了,便同贾琏出来,到外间屋里坐下,说道:六脉皆弦……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纵观整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就医史,这是唯一一次使用和现代医学相近的手段行临床查体。脉搏弦弱且无力而虚,用现代医学视角来看,即脉压(差)极低且总体血压水平不高,绝无水冲脉等情况,因此合理推断出林黛玉的左心前后负荷均偏低,这与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的情况往往相反。林黛玉的体征更符合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

一辩总结:综上所述,林黛玉病史总结如下:(1)肺淤血,易导致肺部感染;(2)劳力性呼吸困难,脉压差降低;(3)急性肺水肿、咯血,有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我方通过重读《红楼梦》,给大家剖析并解析了其临床特征不符合肺动脉高压的多项证据,特别是艾森曼格综合征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并认为潇湘妃子林黛玉所患疾病更倾向于“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有诗云:先识潇湘颦眉弄,天斧鬼琢玉唇红。性命岂能由天定,二月长安厌春风。尖尖玉指碾琼苞,瓣瓣碎红葬玲珑。狭巷忽来晚风回,窄径红楼荒唐梦。

医院周琳教授作为二辩,作了如下辩论:

导致林黛玉死亡的其它可能疾病包括:

(1)肺结核。一直以来,文学爱好者皆认为林黛玉死于肺结核,诗人拜伦、大小仲马都表现出了对肺结核的“偏爱”。首先通过病史来剖析作者如何围绕肺结核阐述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临床特征包括:咳嗽、咯血、面部潮红、低热盗汗、感情脆弱、乏力消瘦。林黛玉并非幼时患有肺结核,原因有三点:(1)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而黛玉幼年起病,且与宝玉等人同吃同住,并未传染,与结核病特点不符;(2)古代的肺结核是不治之症,没有经过规范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很难存活数十年;(3)黛玉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症状以怯弱为主,因此黛玉是先天体弱积病,后期染病恶化。

(2)支气管扩张。该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患者幼年时多有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而林黛玉的平素体弱、咳嗽幼年发作且有季节性、后期呼吸困难和大咯血等表现符合支气管扩张表现,长期肺部疾病造成支气管变形和持久扩张,最后导致了林黛玉的死亡。

(3)抑郁症。第八十三章显示:“王大夫便向紫鹃道: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不知是否?紫鹃点点头儿。”临床症状符合抑郁症表现。唯一支撑林黛玉活下去的信念是贾宝玉的爱,当她得知宝玉娶了宝钗为妻时,精神完全崩溃,终于满怀悲愤吐血而亡,历史上也有同样的例子,如周瑜。

(4)用药不当。林黛玉是“肝郁气结”的典型病例,存在阴血亏虚的症状,治疗应以养阴补血为主,而非温热之品。林黛玉自小便服用人参之类的药物,且常服、久服,正是由于过服温补药导致的副作用,林黛玉出现了神思恍惚、咳嗽咯血、浑身火热、面上发烧、腮上通红。

中医院蒋鑫教授作为三辩,作了如下辩论:

我方将继续阐述林黛玉死于非肺高血压疾病,

幼年发病/有遗传倾向的肺高血压(PH)疾病如Figure1所示,主要有以下几种疾病:

(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遗传性PAH、药物相关性PAH在无靶向治疗时代的预后极其恶劣,平均寿命2.8年,幼年发病极难活到成年,因此不符合林黛玉的症状。

(2)PVOD/PCH,EIF2AK4双等位基因突变患者3年存活率仅为32%,不支持林黛玉能够活到17岁。

(3)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过性肺动脉高压,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最关键的是早产情况,到后期患者症状会出现明显好转,与林黛玉不符合。

(4)简单左向右先天性心脏病(CHD),早期因左向右分流,肺血增多,晚期进入艾森曼格阶段,肺血减少,不易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症状,而复杂先心病(CHD)的早期会出现口唇紫绀和杵状指趾,林黛玉的症状皆不符合。

(5)梗阻性上气道疾病以低氧和二氧化碳血症的表现为主,但没有咯血症状。

(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经治疗后的住院死亡率为16%,2年死亡率为40%,不支持林黛玉的临床表现。

(7)先天性膈疝,经治疗后的住院死亡率为29%,1年生存率为20~45%,不支持林黛玉的临床表现。

Figure1

幼年发病/有遗传倾向的肺高血压(PH)疾病

容易诱发反复咯血的PH疾病如Figure2所示,主要由以下几种疾病:

(1)第一大类PH,除CHD外的其他疾病预后均恶劣,咯血发生时为鲜血,可发生大量咯血,大部分患者较难活到成年。

(2)第二大类PH,各种左心疾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可能诱发咯血,一般为痰血或少量咯血多见,少见反复大量咯鲜血,与林黛玉症状相符合。

Figure2

容易诱发反复咯血的PH疾病

反方总结:

我方认为,从诊断一元论出发,林黛玉的症状、体征和预后不符合任何一类PH临床特征;林黛玉可能诊断为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可能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不排除同时合并多种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可能。

总结

OCCSHANGHAO

葛均波院士总结:林黛玉的诊断,不能完全排除先天性肺动脉高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对于林黛玉的死因,葛院士做了最后总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贾心痴,谁解其中味。

结合林黛玉的病史特点和家族病史,正方认为林黛玉是死于相关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而反方认为林黛玉的死因更倾向于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双方均客观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使得此次辩论大会充满了热烈的学术气息,至于林黛玉的真正死因,可以作为课题继续深入探讨。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jbcs/94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