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为什么要抗凝

  人工心脏瓣膜虽然能矫正瓣膜病变,恢复心脏功能,但它毕竟是一种异物,血液容易在人工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形成血栓,从而影响瓣叶的开放与关闭,使瓣膜功能发生障碍,若血栓脱落又可造成栓塞,影响周围器官功能,如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因此换瓣术后必须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以保证人工瓣膜的功能正常。换机械瓣需终生抗凝,换牺牲瓣需抗凝3~6个月。

  可用于换瓣术后抗凝治疗的药物有:华法林、新抗凝片、肝素。阿司匹林也可用辅助抗凝药物。最常用的是华法林口服制剂。因华法林半衰期长,如需做二次手术或心脏以外的其他手术时,可在停用华法林期间临时改用肝素静脉或皮下注射替代。华法林用法每日一次,每日用药时间可固定在上午或下午,一定记住每日按时服药。

  抗凝药用量不足,容易形成血栓或栓塞,但抗凝过量有致出血的危险,所以掌握好抗凝治疗非常重要。现有三个血液化验指标可作为抗凝治疗的参考标准,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国际标准值,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后者。应定期采血化验,根据这三种指标中的1~2种,调整抗凝药的用量。合理的抗凝治疗是维持凝血酶原时间(PTT)在18-22秒(正常12~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35%左右,国际标准值(INR)2.0~3.0。

  由于个体差异,换瓣术后抗凝药用量因人而异。临床观察有人需用华法林每日7毫克,也有人仅需0.5毫克。但在多数患者的华法林用到每日3毫克左右。就个体而言每人的华法林用量相对比较稳定,长期观察会有些波动,但波动范围不大。每个患者应尽快摸索出自己的抗凝剂量,并定期化验,适当调整。出院前医生已初步摸索出患者的抗凝剂量,出院后患者先按这个初步剂量用药,每隔3-5日化验一次,并对照抗凝标准学会自己调整用量,待抗凝比较稳定之后(大约需一个月),可每周化验一次,术后2-3个月会进一步稳定,可间隔2~4周化验一次,最长可三个月化验一次。换瓣术后的抗凝治疗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保证瓣膜功能良好的关键。患者一定要重视,并尽快学会看化验单,参照抗凝标准自己调整用药,以提高生活质量。抗凝治疗并不困难,患者不应将其视为负担,应把抗凝治疗看成吃饭一样,是自己日常生活所必需。如果抗凝治疗出现疑问,尤其是出院头1~2个月,若对如何调整抗凝用药没有把握,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jbwh/1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