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尽早排除心房颤动

<

原创璞石朱鑫璞中风预防门诊

年,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去世,去世时才52岁,莎士比亚的医师兼女婿约翰·霍尔博士剖析了莎翁的死因:“我认为死因很有可能是脑中风,因为发病之后很快就死亡了。”

在去世前5年,莎士比亚曾经写下:“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这段话在无数莎迷看来,是莎翁对自己暗恋心情的描述,但这段话却被现代医学专家认为是“心房颤动”的典型表现。

一、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脏正常跳动节律一般是60~次/分,心房颤动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

心房颤动发生时的感觉:如同“做坏事被抓现行”,心悸、心慌、气促、眩晕。

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高血压病,缩窄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临床上一些心脏正常、原因不明的房颤称为“孤立性房颤”。

二、心房颤动的后果

千万别以为这种心跳加快能帮助血液更好的流通,心脏这样的“抖一抖”和“颤抖”意味着心房不再正常工作。“乱颤”导致心跳超过了正常的上限,心脏失去了有规律性、有节律的收缩舒张,以及正常的排血功能。最终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两个:

1.心脏不能很好地舒张,从外面血管抽血的时间短了,泵出去的血自然也少,大多数的血都积在心脏里,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2.随着心房疯狂的颤抖,心房不再收缩了,血流处于一个很淤滞的状态,红细胞、血小板就很容易沉淀下来,变成定时炸弹——血栓。

血栓,这个看不见的定时炸弹会在某一天突然掉落。血栓“跑”到哪里,哪里就会堵!如果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血管,阻断脑部供血,就会导致“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如果堵在肾脏里面,就叫肾栓塞;如果堵在肠系膜血管,就造成肠系膜血管栓塞。

三、心房颤动与中风

1.房颤病人引发脑中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

2.约20%以上的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归因于房颤,即每5个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就有1人因房颤血栓脱落所致。

3.房颤还可使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

另外,血栓越大,其导致的脑梗死面积就越大,死亡和残疾的几率也越大。一般情况下,在心房中形成的血栓都远远大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栓心房颤动所致中风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30天内死亡率:25%!

第一年死亡率:50%!

第一年严重致残率:73%!

第一年累计复发率:6.9%!

四、医学建议

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心悸、眩晕、气促等症状,发现脉搏强弱不等、节律紊乱,并且脉搏次数少于心跳,就要怀疑是否存在“心房颤动”。

医院进行专业评估检查,重复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或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图(Accuheart电极带)检查,尽早捕捉到真正的房颤,尽早明确诊断、规范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预防中风的发生!

您的信赖,我们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xgyy/97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