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衡量一个人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当血压临近/90mmHg时,人们就会认为患者患有高血压。但在医学界,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基于多方危险因素。当血压偏高但没有不适症状时,提示可能正处于“高血压前期”。
根据《循环》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每4个成人中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随着近年老龄化进程加速,比例逐年递增。目前,已有4.35亿人处于“高血压前期”,比例高达41.3%,相当于每两个成人中就有1个。
如何界定高血压前期?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在不同时间段且静息情况下,连续3次测得的血压值,高于/90mmHg,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而高血压前期指的就是,即将发展为高血压的过渡期,即血压介于/80mmHg和/90mmHg之间的人群,被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是“高血压前期”人群。真正能在高血压前期控制好血压的患者仅占15.3%。
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症状
肥胖、吸烟和家族病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当出现头痛、头晕和呼吸短促等任何一种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日常做到早晚监测血压进行防范。
量血压时,左右臂都要测
定期监测血压记录血压读数,是避免被误诊的方式之一,任何人的双上肢血压,都可能存在5~10mmHg的差异。建议左右臂均要测量,一般以高的数值为准,多测几次求平均值,血压值更准确。
高血压前期存在哪些危害?
高血压前期,不同人群血压升高表现各异,绝大多数高血压前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人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疲倦、肢体麻木,也有人会出现水肿、腰膝酸软等。
正基于此,其潜在危害不可忽视,任由发展不仅会血压失控,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风险,包括:
心力衰竭:血压升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会引起心脏的室壁代偿性肥厚,导致心脏的舒张功能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室肥厚会逐渐出现失偿性的变薄,从而导致心室扩大,心脏收缩以及舒张功能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冠心病:长时间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而导致冠脉狭窄、甚至闭塞,造成心脏供血不足。
心律失常:血压过高会造成心脏的供血动脉,也就是冠状动脉结构的改变,从而造成冠脉管腔狭窄。冠脉管腔狭窄以后,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主动脉夹层:血压急剧升高会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通过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在局部形成血管壁内血肿,血肿范围扩大后会出现主动脉夹层,并且主动脉夹层通常起病急、进展快,患者会出现突然发作的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如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脑卒中:高血压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会导致脑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同时高血压本身容易冲击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一旦脱落会随血流堵塞大血管,引起急性大面积脑卒中。
处于高血压前期,应如何防范?
当血压比正常值高时,无需恐慌或压力过大,但要给予重视!除一些先天的高危因素外,绝大多数高血压前期患者实际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