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临终前,到底要不要抢救

我二伯今年70多岁,他做了半辈子的心内科医生。行医几十年的他,却不止一次地对子女说,如果有那么一天,他身患重病,快要不行了,一定不要气管插管,不要做无谓的抢救,放弃一切有创伤性的救治,让他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死亡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老人临终到底要不要抢救呢?我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前几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去世了。小布什在父亲葬礼上致辞的第一句话是:“我曾经听说,人最好趁身心尚年轻时去世,当然,时间要越晚越好。”这句话引发出席葬礼的来宾们一阵笑声。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出席葬礼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在这种场合一定要保持绝对的庄严肃穆。如果有人竟然在这种场合还发出笑声,一定会被认为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东西方文化差异还是挺大的。美国人的笑,体现的是他们的幽默和对生老病死的唯物观。在他们看来,生死都是自然之事,是人类交替的自然规律。失去亲人的确令人痛苦,但活着的人也不必为此而痛不欲生。所以,该笑就笑,没什么忌讳。

相反,中国人把死看得很重,重到难以接受。追悼会上,肃穆的气氛让人窒息,亲属的哭喊让人撕心裂肺。在这种氛围里,没有人会笑得出来。

人到中年的我,身边的长辈都已经步入老年。尤其是最近几年,有的人不幸离世。万一老人已经不行了,在临终之前,到底应该不应该去抢救呢?

我大舅今年刚过完春节就去世了,享年76岁。这个年龄真不算大,要知道目前北京人均预期寿命都达到了82.47岁。

大舅几年前做过脑血管瘤切除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恢复得不错,可以正常生活。这次由于感染新冠引发白肺,每天都无法入睡,休息不好,又导致脑血管瘤破裂。没多久,人就处于半昏迷状态了。大舅有一儿一女,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们俩的意见就是一定要全力抢救父亲。

大舅妈在三十多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当时,表哥和表姐还在上小学,大舅没有再娶老婆,而是自己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把一双儿女拉扯长大。

表哥和表姐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家庭和事业。他们对父亲的感情特别深。所以,儿女们不忍心父亲离去,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去抢救。大舅是退休工人,退休金才三千多元。表哥和表姐都是普通工薪族,背着房贷,还要养育孩子,日子过得都不富裕。

我姨劝表哥表姐不要让老人遭罪了,既然死亡是迟早的事,还不如让老人平静地离开。他们不听,为了抢救,大舅被送进了ICU病房了,一天、两天、三天……后来的状态是:大舅在ICU里面一直待了15天的时间。当时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大舅的病情不见好转,但人又没有离世,总不能一直待在ICU里面吧,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允许。

最终的结果很残酷:大舅还是没有就过来,去世时浑身插满管子,非常痛苦。出去医保报销之外的医疗费花了20多万。

我们家隔壁邻居刘奶奶去世时84岁。我们和刘奶奶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邻里感情比较深厚。刘奶奶去世了,我们都非常难过。

刘奶奶的儿子张叔叔说:刘奶奶在家里突发心脏病,家里人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经过及时救治,刘奶奶经暂时脱离危险,病情趋于稳定。医生问家属是否要装心脏支架。家里人担心但这么大岁数,怕是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

过了几天,刘奶奶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老人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留观,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医生问家属:老人生命垂危之际,需要进行抢救吗?张叔叔非常坚定地说: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不用任何电击或切管等有失体面的措施,让老人在安详且尊严的状态下离去。

张叔叔说当他做出这个选择时,内心非常平静,因为他说出了老人想说却无法说出的心愿,同时,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也很支持。但是,理性的外表却无法掩饰内心的惊涛。张叔叔感叹这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残酷、最痛苦、最无奈的决定。

最后,张奶奶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没有遭受到多少的痛苦。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既然已经是临终了,我认为让老人有尊严地、安安静静地离开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老人已经得了绝症、已经看不好了,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去抢救了、没有必要花冤枉钱了。抢救只是延缓死亡的时间的话,没有任何意义。你把临终的老人送到ICU去抢救,然后一通折腾,意义又在哪里呢?老人最终还是逃避不了死亡的现实。这样做的意义无非是让自己心安,却让老人承受莫大的痛苦。到最后,不仅人财两空,亲属心力交瘁。

让饱受病痛折磨又无药可救的老人,平静且没有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拒绝任何无意义的救治。这对于老人自己、对于儿女们应该都是一种解脱!

很多人把老人的丧事大操大办,把老人的葬礼办得很豪华、很奢侈。这么做意义不大。葬礼办得再好也是给活人看的、亲人已经走了,你就是豪掷千万办葬礼,对于死去的老人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虽然生命很宝贵,但生活的质量也很重要。当人老了后被病痛无情折磨、又无法医治的时候,这种生活状态不是生活,这是受罪!家里的老人在身体状态好的时候、能吃能喝能玩的时候,子女们要多陪伴、多孝顺、多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yszl/97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