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家事
满洲里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李廷锋
我无意用平淡琐碎的家事撞开别人的心扉,只是习惯拿出尘封的记忆,用情感掸去寥落的灰尘,任爱的目光将一段段质朴温情的生命文字反复品读,以慰藉自己日渐冰冷褶皱的内心。
年,年仅19岁的母亲辞去村里的妇女主任,放弃加入党组织,毅然决然的嫁给了比她大2岁的父亲。母亲当时正是根正苗红大有发展的贫农子女,相对而言父亲的家庭出身就显得有些错位纠结,祖上原有些家业,但早已破败,从这说父亲应属地主子弟;可从爷爷这算,父亲和奶奶确是抗日家属。解放前,爷爷是中国共产党反满抗日地下党员,由于叛徒出卖,被日本人抓进了哈尔滨监狱,喝过辣椒水,坐过老虎凳,当然爷爷是有骨气的,经受住了严刑拷打,从未向日本人屈服低头,身体自此落下了毛病。待到解放,爷爷被解救后不愿给组织上添麻烦,要求回家养病,父亲就是在这段时间出生的;父亲十七岁时爷爷因伤病折磨离世,没能见到最小儿子娶妻成家,就结束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奉献的一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乡里工作组还是没从爷爷这考虑,给家里定了个破落地主成分。要知道,在那年月成分不好是很难娶到媳妇的。时至今日当儿女们问起成就这桩婚姻的缘由,母亲总是笑而不答,父亲则带着狡黠得意的笑容:“你妈是相中我的“一人一手了”!意指当年爷爷已经过世,姑姑和伯伯们早成家单过,只父亲和奶奶两人生活,俗称“一人一手”。我想母亲相中的还是父亲本人,父亲所谓的“一人一手”,不过是爱意萌生的美丽借口罢了!
憧憬着“一人一手”的美好,母亲嫁给了父亲,三间草屋,四壁徒然。年轻的母亲未被婆家的贫穷吓倒,心想照顾好“一人”——丈夫,孝敬好“一手”——婆婆,眼下日子虽然清苦,但凭靠家人的勤劳,将来肯定会变好。就这样,母亲婚后的生活既不是一成不变的艰难困苦,也非一如盼望的舒适安乐,平淡的日子在时间的催促下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这不,“一人一手”又多了“一手”。原本父亲成完婚,奶奶好不容易多年媳妇熬成了婆,刚能稍放身心,可奶奶年逾七旬的婆婆,也就是父亲的奶奶,我的太奶奶听说父亲成了家,非说想看看老孙子媳妇长啥样,急火火的从五百里外暂住的女儿家赶了回来。家人料定太奶奶此次回来是要在祖地埋根终老的,农村老话讲:“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既是旧时农村养老的基本去向,也是祖辈多年留下的积习。可太奶奶回来后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众多儿孙家哪都不去,就在刚结婚的父亲这呆着,不说走也不说不走,每逢奶奶小心翼翼问起她婆婆我太奶奶的心思,太奶奶就会恼了,好几天不和奶奶说话,母亲就劝奶奶说,‘让老奶奶在咱家养老吧,不管穷富,有啥吃啥,这么大岁数了,由着性子让她高兴!’有了母亲的话,太奶奶更顺理成章的住了下来。细想不难理解,爷爷遭受日本人折磨死的早,太奶奶心疼爷爷,父亲又是爷爷出狱后才生下的,自然将母爱转接到父亲身上,因为极喜欢父亲,和奶奶脾气又合,太奶奶这么决定也就不难怪了。
家中多了一位奶奶婆婆,不只多出一张嘴那么简单。母亲不光要下地干活和照料刚出生的姐姐,还要腾出更多时间照顾老人,洗衣做饭,端屎倒尿,老幼顾及,里外帮衬,忙转得象风车一样。可劳累忙碌抽剥不走母亲的孝心,愈发艰难的光景下,母亲想方设法,把两位婆婆照顾的干净而又舒服。母亲说:“穷要穷的干净,再穷也穷不走做人的道理”。两位婆婆的住屋被母亲打扫的干净明亮,炕上的被褥和衣服经常换洗,没有一点异味。奶奶爱吃细粮,母亲就将家中本就不多的麦子磨了粉做成疙瘩汤,让奶奶打牙祭,吃的奶奶眉开眼笑。太奶奶牙不好,营养上不去,母亲就把还未成熟上满浆的青玉米连棒子一起捣碎,加上点盐,放在锅里蒸,既清香好吃又容易消化,这可是太奶奶的美味。四世同堂,母亲对两位老人百依百顺从未红过脸也没吵过架,家庭融洽和睦的让人羡慕。
天好的时候,太奶奶和奶奶会顶着油亮的发髻,穿着刚浆洗过的小褂,在院里搀挽着边晒太阳儿,边家长里短的唠嗑儿说笑。这情景经常让刚下地回来的母亲看的忘神儿,奶奶见了笑问:“看啥呢,傻丫头?”母亲笑答:“妈,看你俩年轻呢,我好好伺候你娘俩,你和奶奶能活一百岁!”太奶奶便会笑着说:“那还不成老妖精了!”话音未落,笑声便在小院里肆意荡漾开来......这笑声无疑是拮据生活中三代女人最温情的希望,再多的是非烦恼,再多的艰难困苦,都在这笑声里消散的无影无形,因为太奶奶、奶奶、还有母亲坚信,属于她们的好日子一定会来到。
五年后,太奶奶终究没能等到好日子的到来,只活到八十三岁,但在当时也是少有的长寿了。弥留之际,太奶奶只把母亲一人留在身边。昏黄的灯光下,太奶奶颤颤的从头上抽下银簪子,又从枕下摸出银顶针,一并塞到母亲手里,嘴里叨咕着:“老孙媳妇儿,别哭,你好,就传给你,好好对你婆婆,不用管顾别人”。说完这句话,太奶奶似乎用尽了一生力气,依依不舍的闭上了双眼。这一刻庄严而神圣,是太奶奶对母亲善良孝顺认同的传承。母亲扑在太奶奶身上,嚎啕大哭,紧喊着她婆婆:“妈,妈,奶奶走了。”
那银簪我曾见过,很普通,倒是那支银顶针有些特别,上面镶嵌着一只用黄金打刻的小蜜蜂,振翅欲飞,招人喜欢。想是太奶奶年轻时置办的应用之物,亦是家道中落时仅能留下的珍爱之物,也可以说是太奶奶生前生后的全部财产。太奶奶把仅剩的银簪和顶针传给了母亲,奶奶是知道的,既不说破,也不提及,婆媳二人亲如母女,感情无间。
太奶奶下葬时,家里的女人们悲怆万状,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独母亲悲在心里,没她们哭的激烈。女人们见了,开始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还孝顺呢,老人走了都不使劲哭一声”;“哼,肯定平常对老人不好,心里发虚!”;“什么呀,别有用心吧,还不是图老人那点东西!”;“哎呀,听说老太太有好物件呢,不知是抵当哪去了!”。母亲最受不得别人误解,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委屈的望向奶奶。这时,我的小脚奶奶一改往日柔弱姿态,一阵风般跑到众人面前,大声说道:“生前不孝,死后哭叫,谁都别在这乱嚼舌根子,老太太你们哪个管过了,要不是老儿媳妇伺候的好,能活过八十吗?再说了,老太太那点破烂是留给我的,我这岁数了还能活几年,老儿媳妇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太太的东西我直接传给老儿媳妇了,今天当着我死去婆婆的面,以后谁要是再拿这说事,看我不撕烂她的嘴。”由于爷爷是反满抗日功臣的缘故,使得奶奶在家族很有地位,加上奶奶年轻时练就的伶牙俐齿,一番话羞臊得所有人都闭了嘴。奶奶慢步颤颤来到母亲近前,用瘦弱的胳膊把母亲搂在怀里,娘俩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当晚,母亲把银簪和顶针拿给奶奶,奶奶噗嗤一声乐了:“我这儿媳妇当的,婆婆不信我,却信我儿媳妇!”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奶奶接着说:“你奶奶还没老糊涂,眼睛亮着呢,知道我老儿媳妇是好人。”母亲说:“妈,奶奶让谁都不告诉,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奶奶说:“你奶奶是怕我糊涂了,分不清好赖人呢!甭管东西多少好坏,那是你老奶奶的一片心,你收着吧!”娘俩咯咯哒哒的说着话,一会聊起太奶奶过去遭受的罪,忍不住落下了泪;一会又聊到太奶奶老小孩般的乐事,忍不住笑了起来。笑泪交织中婆婆和媳妇的心愈发的烙贴在一起,命运更加交融得难解难分。
时日依旧艰难,转眼又过了五年,母亲已生下家中最小的我。按理说,奶奶应该尽情享受母亲专心伺候她一人的清福了,可自太奶奶死后,膝下儿孙环绕的奶奶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时而高兴时而悲伤,她总是提起爷爷,身上的病也多起来,经常咳嗽的喘不上气,嘴里会含糊不清的念叨爷爷的名字,医院,吃了许多药,并不见好转。母亲的悉心照顾终是未能阻挡奶奶离去的脚步,七十一岁那年,奶奶病死在床上。
临终前,奶奶已说不出话,只紧攥着母亲的手,望向爷爷的照片,枯黄的双眼满是期望。母亲哭着说:“知道了,知道了,妈,你放心走吧!”母亲懂奶奶的心思,死后是要和爷爷葬在一起的。奶奶年轻时是大户人家出身,虽娇小瘦弱,但聪明伶俐,见过世面。嫁给爷爷后,持家公正,令人信服,上下团结,后方稳固,要不爷爷哪有精力安生的在外专心抗日?我无缘得见奶奶的面,但常听父母说起,对比旧时照片,奶奶慈祥的模样便在头脑中清晰浮现,既是儿女多爱的母亲,又是爷爷坚忍的妻子,还是太奶奶孝顺的儿媳,奶奶一定是特别爱着爷爷的,想爷爷反满抗日的岁月里,奶奶瘦弱的身躯靠什么撑起了一个家,那必定是爱的信念!奶奶在母亲的承诺下安详的离去了,活的年岁比太奶奶少12年,对爷爷刻苦铭心的思念磨去了奶奶许多的寿命。
时光流逝,岁月淹没了生活的悲喜。如今父母年事已高,身体虽说硬朗,但已不适合继续在农村下地劳作。在儿女们强烈央求下,父母搬进了城里,却不随任一子女合住,总说生活上能自理,执意单过。儿女们的孝心拧不过父母的坚持,懂得父母不愿拖累儿女的良苦用心,加上亲眼见了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和谐生活,也就顺着老人不再提及合住这个话茬。
单过的父母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多年在农村养成的习惯进城后一时半会难以改变,这不只加大了儿女们经济支出,还牵扯了儿女们许多精力,城里的儿媳女婿却从未因此嫌弃埋怨过,而是百般理解,倍加关心,慢慢帮父母改掉了不利健康的坏习惯,让他们逐步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吃穿用度更是张罗得面面俱到,从不让父母操心,对待二老胜似亲生爹娘。同样父母对儿媳女婿嘘寒问暖,呵护倍至,多年情感累积早将这些外姓孩子视为己出。儿女们孝顺,父母满意知足,高兴得心里乐发了芽,嘴上乐开了花,幸福的安享着晚年。
记得父亲母亲说过:“人都有双重父母,只要心眼好使,没有处不好的翁婿婆媳”!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儿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在表里,融洽的亲情关系在各自衍生的家族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大家尽情享受着彼此家庭带给对方的温暖熨帖。
儿女们有空常会携家带口回父母处团聚,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就像过年过节。有次饭后,微醺的老父面对众多儿女不禁有些得意:“那时候,咱家穷的不像样,你老太奶哪都不去,就相中你妈了。还有你奶奶,和你妈处的跟亲娘俩似的,哎,你妈人缘可好了!”母亲也微笑着附和:“唉,你老太奶和你奶奶人性好,没那么多事!”这时稚嫩的小孙女突然没头没脑的插话:“爷爷,我在学校好朋友可多了,你有好朋友吗?”父亲笑了:“有啊,自打和你奶奶成了家,你奶奶就是我这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和伙伴。”全家人哄的笑了......
普通人家的平淡日子在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中如常度过,血脉亲情在柴米油盐五味杂陈中肆意流淌,或快乐,或忧伤,点燃了岁月,照亮了生活。时间最能证明——百善孝为先,祖祖辈辈的生命在抚养和赡养的交替轮回中永世延续,孝道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自然传承,相信我们必会看到后来的希望。
大 姐
满洲里市第五中学
李桂春
大姐属鸡的,今年六十了,但看上去却像七十几岁的人:一米五几的小个,满脸皱纹,有些驼背,如果不染的话头发已全白且稀疏,因风湿、骨刺,双腿已严重变形,走路蹒跚。
年的阴历10月初二,我的母亲虚岁才49岁就因病去世了。那时我们姐弟七人,只有我大姐结婚了,且怀孕八个多月了。不久,我的外甥女降生了。大姐一边照看自己的孩子,一边帮助父亲照顾我们,那时我最小的弟弟才6周岁。大姐夫在灵泉电厂上班,每天坐通勤大客车上班走得很早,大姐每天早早起来给姐夫做完饭,再给他装好中午的饭,把姐夫打发上班走了,她就抱着孩子从大东头走上两里多路到车站附近我父亲这儿。那些年,冬天特别冷,孩子里面包裹着小棉被,外面再包上又厚又重的大毛毯,我大姐就这样每天抱着孩子来我父亲家。现在唠起当年的情景,大姐说真不知道当年怎么就能抱得动那么沉的一个“大包袱”。每天中午、晚上,为了让我们姐弟六人上班、上学回来能吃上应时、可口的饭菜,大姐忙得满头大汗。有时中午下班回家,远远就能听见外甥女的哭声,大姐为了不耽误我们上班、上学忙着做饭,根本顾不上哭闹的孩子,结果是不停地蹬着两条小腿玩命哭的小外甥女,常常把两个小脚丫搓磨得通红通红的,真让人心疼,大姐更得心疼,可是没办法,那时不到五十岁的父亲还没退休,谁也帮不上大姐的忙。
时光就这样在大姐的忙碌中攸然而逝。十七八年间,我们姐弟六人都陆续成家了,又各自有了孩子,大姐又开始帮着我们带孩子,尤其是最小的弟弟家的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她常常晚上也把小侄儿带到自己家去,真是疼爱有加。我记得有一次因为小侄儿淘气,我照着小侄儿手背上拍了一巴掌,小侄儿哭了,大姐也哭了。我们结婚后,依然是带着孩子中午回我父亲家吃饭,做饭的还是大姐,吃饭的变成二十多口。大姐忙在前头,吃在后头。我们爱吃的东西她不爱吃:炖鱼,她爱吃鱼头;炖排骨,她爱啃一点没肉的骨头;炒菜,她爱吃剩下的菜汤,热水一冲就馒头;吃面条,她爱吃剩下已成一坨的面条……而哪个妹妹愿意吃酸的,哪个妹夫愿意吃辣的,哪个孩子愿意吃甜的,哪个孩子愿意吃肉,哪个孩子一口肉不吃,小侄儿不爱吃猪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天调着样儿的做饭。十年前我从小站儿调到满洲里市工作,有一次,医院住院,大姐知道后,每天做好我爱吃的饭菜,用一个大三角兜装着盆盆罐罐坐车给我送来,一天不落。这几年,快六十的人了,为了让我吃到自家园子产的新鲜小菜,吃到活鲫鱼,大姐从家里骑着电动车到我父亲家,把车子放下后,拎上十几斤重的大三角兜子走到时六商店路口,坐一元小客车从小站儿到扎区农贸市场,买上活鱼再倒一路大客车到满洲里,从东升市场下车拎着那么多东西走到我单位,把鱼、菜放到门卫,再倒车回小站儿,而且经常是这样。哎,我这操心受累的“傻”大姐呀!
大姐变老了,我父亲更老了。我母亲去世后,49岁的父亲一直没有续弦。34年过去了,如今83岁的父亲双腿僵直,行动不方便,早已拄起了拐杖。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父亲岁数大了,常耍小孩脾气:吃饭晚一会不高兴,饭菜不可口不高兴,大姐买回的秧苗粗了、细了、贵了、贱了都是毛病,大姐栽的秧苗稀了、密了、深了、浅了也常不随心,炉子里的煤填多了、填少了都不合适……轻则一声接一声叹气,重则唠叨一遍又一遍。干活最多,受累最多,越是天天在他身边伺候他,越不落好,想数叨一顿就数叨一顿。大姐有时也委屈的眼泪汪汪,但一转身,该怎样伺候还怎样伺候,从不顶撞我父亲。周末回家有时我实在看不下去,跟大姐说:“咱爸怎么这样呢!你就跟他说道说道呗!”我大姐总是说:“咱爸这辈子不容易,他愿意耍脾气就让他耍吧,岁数大了都这样,就顺着他吧!”父亲就在大姐的百依百顺中变得更加“老小孩”,别管当着多少街坊邻居就开训。有时见我大姐又给他买了衣服、鞋袜,就骂大姐:“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有钱没处花烧得你呀!”大姐一看这样惹父亲生气不行,就换了一招。有一次他又给我父亲买了一双防滑的棉鞋,担撒谎说是我二姐学校发的慰问品。我父亲穿在脚上很合适,这回高兴了。这老头就不想想:学校怎么会发老头鞋。从此大姐常用这一招:今天是姐夫单位发的劳保,明天是别人送给姐夫,姐夫穿着太肥了,总之,还是变着花样的经常给父亲添置衣物。坦白地说,这三十多年,我们姐几个给我父亲洗衣服、洗被褥每人也就二三次,全都是大姐把父亲从里到外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大姐亲手给父亲做的棉被又大又软又厚,父亲不愿用被罩儿,嫌不板正,喜欢白色的被里,可白色实在不禁脏,大姐就一周手洗一次被里,再晾干绷好。父亲很勤劳,直到现在每年夏天他都要掏一次厕所,用农家有机肥种菜园子,因腿脚不方便,常被大粪迸溅到裤子、鞋上,那股恶臭味都能让人窒息,要是我早把他的脏裤脏鞋扔了,但大姐从来不说什么,把大洗衣盆拿出来,倒上水,用搓衣板哗哗地洗起来。当我们抱怨时,大姐总说:“咱爸能吃上几棵菜,还不是为咱们种的菜,为咱们好吗!”我总是想:换成是我,忍气吞声伺候老人,天天受累做饭,十天半个月行,长时间这样受“折磨”,我真受不了,可大姐三十多年就这样艰辛地照顾小的、伺候老的。
大姐家并不富裕,姐夫是灵泉电厂退休的普通工人,大姐自己交了多年的社保,现在每月开元工资。可说来你绝对不会相信,这30多年我父亲的衣服、鞋袜、水果等零七八大碎的东西几乎全是大姐买的。包括在我父亲那边每天做两顿饭,冬天买菜的钱,夏天买干粮的钱。可以说家家在养老的问题上都或多或少有些不愉快,可我家从来没有因钱的问题、照顾我父亲的问题产生矛盾。这么多年大姐默默地往我父亲这个大家贴补了很多钱。大姐从不指望着我们来照顾年迈的父亲,好像出钱、受累都是应该应份的,从不跟我们姐弟谈钱、谈轮流照顾父亲的问题。我们几次三番地说这件事,却都被大姐很坚决地阻止了,她总是说:“你们都没退休,你们都忙,我也没啥事。”有一次弟媳再次提到这事儿,大姐说:“你们说我为这个家付出的多,我这是应该的,因为我比你们多享受了那么多年的父爱。”一直到年7月底,我二姐才退休。二姐让大姐在家好好歇歇,由她来照顾父亲,可大姐不放心,又担心二姐身体不太好,依旧每天跟上班一样出现在父亲面前。
这就是我受苦受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大姐!每天重复着平常、琐碎而又繁重的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十年如一日的大姐!
来世,让我做您的妈妈
满洲里市第五小学
毛瀚宇
我坐在深深的夜里,戴着耳机听着祁隆的歌《妈妈》:
梦里呼喊着你的名字
心里想象着你的样子
那些一幕一幕的往事
像躺在你怀里的故事……
前几天,接到市文明办会同市文联、满洲里报社联合举办“孝心在我家”主题征文活动,学校传达了文件精神,号召教师们都动笔写写。其实,“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得,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之天赋,如果对父母的孝心都丧失殆尽,可谓哀莫大于心死。
走进我的空间,好几篇写给妈妈的日志仅仅对我自己开放,我甚至还能记得去年我过生日的夜晚,我也是听着这首《妈妈》,泪水打湿了我的枕巾……
时间不停歇的脚步滴滴答答提醒着我要用文字记录些什么,而我每天按时坐在书房的电脑旁,久久复久久写不出一个字。无奈中,打了电话给妈妈,我问:“妈妈,您说,我能算得上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吗?”妈妈不假思索瞬间哽咽:“橇橇,你是世界上最好最好最孝顺的女儿……”
今天,伴着午夜的星光,就让我跟妈妈隔着夜色说几句心里话吧!
亲爱的妈妈,感谢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从我记事,您就经常给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跟我爸爸结婚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您都没有怀孕,忽然有一天您做了一个梦,梦里,您生了一个小女孩,那个孩子见风就长,看见您就跟您叫妈妈,还说她是神仙,过了不久,您怀孕了,您一直说,我是上天赐给您的礼物;您说,我小的时候,是爸爸手里的宝,即使是剪指甲这样的小事,也会是爸爸亲力亲为;爸爸是火车上的检车员,他倒班,我就跟您在家作伴,我小的时候很懂事,您是老师,有时候忙完了工作再为我洗衣服,您一个人胆子小,就让我陪着您说话,我趴在炕沿边,眼皮一个劲儿地打架,有一次,一下子掉进了洗衣盆里,每次讲到这里,您都仿佛又回到当年,看见我喝了洗衣盆里的水,脸上布满了紧张和心疼;您常讲,我小时候就是听话,知道为大人分担;您还跟我讲,我小时候,邻居们吃过晚饭,都聚集到咱们家,听我唱“胡萝卜大草原”,听我讲“喜欢吃土豆丝大米粥”,看我跳舞、读书……您还常跟我说:“有一次,您去孙奶奶家去送东西,回来的时候,您看见有一块小手帕,滴着尿挂在晾衣服的那根线上,因为,我在您走的时候被尿憋醒,我个子太小不敢下地,于是,就尿在手帕上……
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留在您心里一辈子!妈妈,没有您,我哪里有生命?您十月怀胎,养育了我,年轻的时候,您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不能考大学,很小您就离开家在外上学,那时候,赶上三年灾害期间,您把在学校吃的大碴粥里的米粒挑出来包好冻上,放假的时候带回家给姥姥姥爷哥哥弟弟还有妹妹吃,你刻苦学习从来都不让家里人操心。结婚时没有要家里一分钱,还要不断地给姥姥姥爷钱,供哥哥上学,给家里买家用,从来没有怨言。
而您,生了我们姐弟三人,年轻的时候在工作岗位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在图里河一小担任校长,学校在整个林区都很有名气,来到满洲里您的魄力和魅力又得到了社会和家长学生的认可,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硕果累累。
然而,命运对您来说似乎太不公平了,我爸爸生病96年就抛下了我们,年,我最爱的弟弟也在意外中离开了我们……
我和妹妹都是被您和爸爸还有弟弟宠惯了的,我们虽然在林区长大,但是没捡过蘑菇不知道都柿秧是什么样子,甚至连脏水桶都没倒过……看着您的风采被悲伤掩盖,看着您日渐弯曲的脊背,我知道,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就是顶梁柱了,我不能看着您倒下,因为,这世界上,有您,我和妹妹才有家,有您,我们俩还能有一个称呼叫——女儿!
……
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尘世缈缈,众生芸芸,父兮母兮,不经意间,您到了古稀之年,我也为人母,当我拥有了自己的女儿并把她哺育大,我走过了您生我养我的路,知道了妈妈十月怀胎,饱受身体变化之苦恼,日日夜夜精心孕育爱情的结晶,不嫌弃孩子拉屎拉尿,一边工作一边养育教育着孩子,恨不得替孩子承受一切病、痛、苦,我是您生命的延续啊,怎能置您于不顾?
年,您生病摘掉了一个肾,当时,我刚刚调回满洲里工作,我和弟弟一起陪您去了北京;年您又做了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手术的前一晚,我说要给您洗脚,起初您不让,我说我当班主任好多年,常常提醒学生们给家长洗脚,经我的劝说您不太好意思地把脚丫放进水盆,小时候,我很喜欢摸您的脚丫,它又白又嫩,那天当我触摸到那双脚——结满了有硬又厚的茧子,我低着头,一点一点慢慢地为您洗脚,我的眼泪一串又一串滑过您的脚面落在盆里,我不敢让您看见,内心却充满了哀伤和怜惜——小时候,您照顾着全家,结了婚又照顾我爸爸,他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一病就是十年,93年搬到满洲里好长一段时间家里都没有分到房子,您和爸爸带着妹妹弟弟住在道南一个远亲放货物的房子里,有时候去扎区听课,就从扎区买些菜回来,只为了省几块钱,您还常常跟我说,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的工资也能贴补家用,好把我们养大成人……弟弟在意外中离开了我们,凶手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我们在悲痛中宽恕了凶手,还能再有这些更不幸的吗?那脚丫积淀的老茧就是痛苦的痕迹吗?我不敢抬起头,您这几十年所经历的一幕幕像电影一般在我脑海闪过,我无法控制借着倒水的缘由跑到卫生间失声痛哭——再怎么心痛,谁又能真正与您感同身受?妈妈!
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陪伴您,我们共同走出了那段阴霾的日子,时间狠着面孔不停歇地走着,我知道谁都不能拉住时间的手,那有什么可怕,您还有我,我身为人母亦身为人师,我在言传身教中继承你的优良传统,你告诉我——做人,要实实在在,不能贪图别人的小便宜,不能有违背任何约束我们做教师的条例或者法律。羔羊跪乳,义感天地;乌鸦反哺,孝惊鬼神。孝父母,就是祈天佑,就是浇灌我未来福祉的根。我不仅要好好地孝敬您,还教育我的学生孝敬他们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您常跟您的老同事说:“我这个橇橇,是世界上最孝顺的女儿,从小到大没跟我急过吼过,帮我做家务,看见我喜欢什么就买给我,跟我上街从来不让我花一分钱,一有空就陪着我,我说哪里不舒服,橇橇立刻放下手头上所有的工作陪我去检查……”妈妈,因为,您是我的妈妈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我为您做什么,今生都是不可能报偿得了您对我所付出的一切的。
我是一个平凡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有着和龙应台一样的感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多少次,多少次目送着您的背影在我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在一次又一次的目送和关怀中,您的皱纹多了,您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我是多么不愿意在我的字里行间有这样的肯定,然而,岁月终究是无法抗拒的魔。亲爱的妈妈,写到这里,已经是深夜了,我们在一起太多太多的事都已尘封在我的记忆,此刻,您一定是进入了梦乡,祁隆的歌依旧在唱——
啊……亲爱的妈妈
让你过上好日子
是我一生最爱做的事
梦里呼喊着你的名字
心里想象着你的样子……
如果起初,我还有点因为要完成征文任务才动了跟您说话的念头,然而,在键盘敲打的过程中,我一次一次泣不成声,我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豪迈的言语,我所做的一切远远不够,感谢您给予我太多的赞美,我知道我是上天赐给您的礼物,因为有我,我愿意让您成为最幸福的妈妈。此刻,就让我面对满天的星光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吧!妈妈,如果有来世,我想、我想做您的妈妈,就让我疼您,爱您,呵护您,像您对我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为您的一个微笑而开心,为您的一次皱眉而发愁,为您的一点点小小的成功而欣喜,为你每一次生病、受伤而心痛不已。
妈妈,您的笑容就是我的阳光,有我的日子里,愿您不再有悲伤。答应我好吗?来世,我做您的妈妈,把您今生给我的爱都还给您!
茶味满市第五小学孙建荣一去北京做第二次冶疗,心情如同这十月的天气一样,阴冷阴冷的,好不容易挨到了下飞机,看到老公站在那接我,顿时感到暖和了许多,刚坐上汽车,前排侄子冒出来一句:“老婶,听说你放假要带奶奶去海南?”“谁说的?”我心理一惊。“奶奶说的,老叔都把飞机票买好了。奶奶还说接着你去她那,给你泡最爱喝的茶,”还没等我说话,旁边的外甥就嚷开了:“我说不能去,就不能去,姥姥有心脏病,还有眩晕症,在家一年都休克好几次,到海南万一犯病了怎么办?大舅也说,‘姥姥都八十多岁的人了,万一有个闪失谁负责?’大家都不同意,可姥姥跟着了魔似的,就想去,不吃饭了,上火了,还哭鼻子呢,天天磨老舅,这不老舅把飞机票都订好了……”没等孩子把话说完,我就打了个冷颤,旁边的外甥忙说:“别生气,别生气,好好说,千万别生气,不然这病就白看了。”前面的侄子也喊:“淡定,淡定……”我感到从脚底下直冒凉风,仅有的一点暖意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恶狠狠的瞪了旁边的老公一眼,心想:等着到家的......老公好像没看见似的,笑咪咪地说:“冷了吧,这两天折腾的,回家喝点热茶就好了。”“好个屁,怎么能好,让你气都气死了?”我一边说一边用脚踹老公。天哪,那先生跟没事人做的。还是笑咪咪的。两个孩子看阵势不对,也都不说话了,顿时车里的气氛好像凝固似的,车外的雨加雪悄无声息打在车窗上.形成一道若隐若现的沙帘,我感到一股寒意直钻心底,好一个冷字了得?好像人都僵了一样,思维都不转了,只有车轮发出的摩擦声在耳边索饶,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车渐渐停下来了,原来到家了。下车时老公一边拎包一边扶着我,小心,路滑,看脚底下,我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头也不回的直奔二楼婆婆家。刚进门大姑姐就走上前去虚寒问暖,直喊:“冷了吧,娘刚给你泡的荼,快喝吧。”我端起杯喝了一口,皱了皱眉,“怎么这么苦?”大姑姐连忙说:“一定是娘把茶放多了,添点水,添点水。”一壶茶下肚顿时觉得温暖了许多。凉气渐渐从心底退去。婆婆也不知什么时候坐在我对面,看着特别精神,脸上好像都发着亮光,老太太眼神一直盯着我看,弄得我挺不自在的。“娘,有事啊?”“四儿(老公的小名)都买了票了,就等你陪我去海南,你要不带我去,我这辈子都去不了。”“真的吗?有这么严重?商量?商量?”“都开会了,你哥,你姐都不同意去,你大哥都生气了,说我作死,都不理我了。四儿还说让你放假陪我呆俩月,能不能去就看你了?”“我……我.......看看吧!”顿时婆婆就不吱声了,脸一下就失去了笑容,屋子里顿时静静的,大家都不说话了。老公走到我后面掐了我一把,敢快打圆场,“毛毛(我小名)跟你开玩笑呢?都说好了,她陪你去,票都订了。”老公一边递眼神一边推我,“快,别让娘着急了!快啊!”唉:真是骑虎难下啊?怎么办?怎么办?带她去吧,不是我的初衷,不带吧,老公夸下海口,带她去吧,万一有事,怎么交待,不带吧,这是老人愿望,感觉这一瞬间时间好像停滞了,太慢了。“老舅妈,老舅妈,吃饭了。”外甥给我解了围,匆匆吃了两口就回家了。由于心中有事都忘了吃什么了,到家后,没上楼我就急了,跟老公一顿河东狮子吼,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出来,“凭什么人家都不同意你同意?你妈要扔到海南谁负责?去一趟海南多少钱?到哪去借?我这一个月两万多的治疗费还没着落呢?三四疗程做还是不做......”我越说越生气,越吼越委曲,吼着吼着就哭起来了。老公一边拿纸巾、一边绘我倒水,就是只字不提婆婆去海南的事,真是“王八吃秤砣---铁心了。”看到我渐渐平静下来,他才轻轻的说:“是不是想你妈了?”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跟想我妈有什么关糸?又听他说:“你妈都走了十三年了,我老想,老人一辈子连趟海南都没去成,那时总是忙啊,忙啊,忙着忙着老人就没了。”我的心一颤?“现在你妈走了,我娘还在,她那么想去,我们怎么办?她还能去几次?如果这次真不带她去,会不会成为遗愿?也许……”“别说了,别说了。”我连忙打断了她的话。他也不在说了,只是坐在我房边,给我拿纸巾擦眼泪……第二天是周曰,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和身体的病痛,早早的逐一给哥哥姐姐们打电话,约他们晚上吃饭,不厌其烦的跟老公一遍一遍的陈述带婆婆去海南的理由。晚饭如愿的全家人聚在一吃,大家吃啊,聊啊,真开心,婆婆笑了,老公笑了。懂事的外甥给我倒了一杯茶,那淡淡的茶香弥漫整个房间,我轻轻的呷了一口,心里暖暖的。
二
紧张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婆婆一天数好几遍日历,盼啊盼啊,老是问,生怕我们骗她,老公为了让婆婆能多住些曰子,早早的就把机票订好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又做通了大姐的工作,专程去海南照顾她,出发的那天到了,婆婆兴奋的一宿都没合眼。早晨八点多的飞机,不到四点就一遍一遍喊我们,生怕晚了。一家人都到机场送行,老太太更是着急,还剩一个多小时,就喊着上飞机,大家只好依着她,过了安检,在二楼候着,好不容易登机了,婆婆更是激动不已,东瞧瞧,西看看,还想在飞机上溜达溜达呢。千哄万劝总算系好安全带坐稳了。看见窗外的云海更是问这问那,说个不停。
我们三个轮流解释都不跟拍,好一个乐字了得!说实话,跟婆婆相处16年了,从来没看见她这么高兴过,“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大家都劝她休息一会,六个多小时呢,可怎么劝都不行,就是不睡。婆婆的兴奋情绪感染了大家,前后左右的邻居都聊了起来,前排的女孩羡慕的说:“我奶奶也八十一岁了.春节我也带她去玩玩。”旁边的大哥推了一下眼镜笑哈哈地说:“不容易,不容易啊!真不容易啊!”我把速效救心丸紧紧地攥在手里,密切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