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川沙人之十二闵卫平十六载

闵卫平手持献血者的最高荣誉——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今年6月14日是第十四个世界献血者日,浦东川沙新镇六灶社区的社事专委干部,今年57岁的闵卫平在这一天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因献血量累计达到1万毫升以上,他获得了献血者的最高荣誉——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从年第一次献血起,闵卫平已经坚持16年无偿献血共31次,献血量达到毫升。对于这一荣誉,大家直夸老闵,而他只是朴实地说:“真的没什么,就是需要一点点勇气而已。”

为爱人第一次献血

和不少献血者的经历相似,闵卫平生平第一次献血,也是出于家人的用血需求。

20多年前,闵卫平的爱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平时依靠药物治疗,一旦手术,则需要大量用血。他听医生说,如果病人家属中有无偿献血记录的,手术用血可以优先考虑。抱着挽救爱人生命的初衷,老闵决定献血。

那时,闵卫平三十出头,是原南汇县六灶镇连民村村委会干部。“我还是小青年,身体蛮好的,献就献吧。”于是,他借着单位组织无偿献血,在年11月28日第一次献血。之后的几年里,闵卫平也基本坚持每年献血2次。

年5月,老闵的爱人在手术后的一个月不幸病故了。这对于一心想治好爱人疾病的老闵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遗憾。但悲痛过后,他依然感激那些为抢救爱人提供大量血液的爱心人士,他将对家庭、亲人的小爱化作对社会的大爱,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与死神诀别,为了让更多的家庭点燃生命的希望,决心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难能可贵的是,老闵献血不仅不计报酬,而且还不耽误工作。十多年来,他只在第一次献血后休息了两天,之后每次献完血他都不休息了,该做啥做啥。比如,年,村里在造水泥桥,工程队需要人搭把手,闵卫平二话不说就去帮忙。年,村里农化线整修,老闵上午才献了血,下午就去扛水泥电线杆……这样的事情,闵卫平已经记不太清了。

闵卫平手捧各个时期的献血证。

做电视节目号召公众

今年6月14日那天,闵卫平早早出门了。因为已经超过55岁,无法在浦东无偿献血,他一早就赶到位于南京西路成都北路的南西献血屋,这次他献出了毫升鲜血,这使得他的献血总量达到了毫升。也就在当天,作为浦东新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代表,闵卫平上台领奖,获颁献血者的最高荣誉——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大小式样不同的献血证记录了闵卫平十多年的献血义举。可以想见,他的鲜血已经挽救了许多的生命。闵卫平说,自己是无偿献血者里的“小弟弟”。这些年,志愿者们碰面也会聊起各自的情况,大家最大年龄跨度超过30岁,来自各行各业,但都热爱生活,坚持无偿献血多年。“有一位志愿者告诉我,他在献血时,白血病患儿的家属已经在旁边等着了。”老闵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血液太珍贵又太紧缺了。

“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献血,不用舍己就能救人,何乐而不为?”……这些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宣传内容,闵卫平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若有所思。老闵说,这些年他去采血车献血,发现来献血的还是外来人员居多,“本地人还是缺少一些勇气。”为此,他总是抓住时机,在各种场合向周围人介绍献血的常识,打消大家的顾虑。年汶川大地震,老闵受邀去电视台做节目,用亲身经历号召大家踊跃献血。

一张张证书,凝聚着无私的大爱。

献到60岁就功德圆满

闵卫平还有一个遗憾——由于血管条件不符合献成分血的要求,他只能坚持献全血。据了解,健康人捐献成分血的安全周期最短为2周,而献全血每次必须间隔半年以上。“所以我一年最多献两次血,每次都是毫升。”闵卫平的口气有些无奈,他已经尽其所能了。

无偿献血16年来,闵卫平只有一年没有献血。“在坚持献血之前,我平时会喝点小酒,到了年,我准备献血,但体检发现肝功能的指标不达标,不能献血。”老闵有些遗憾,自打那以后,他就开始注意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在献血前坚决不喝酒。他说:“一年本来就只能献2次血,不能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

老闵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老酒基本不喝,香烟从来不碰;种种花养养草,办公室里的植物都是他自己打理。平时不开车,他就骑自行车上下班,而这个习惯从年轻时一直保持到现在。“现在有了共享单车,更加方便了。”他乐呵呵地说,想去哪去哪,非常自由。

闵卫平还有一个心头好——钓鱼。闲暇时刻,他就带上渔具跑到河道边,一边垂钓,一边享受大自然。在一次钓鱼比赛中,老闵2小时钓到了45斤鱼,当之无愧地拿到了第一名。所以,这些年除了积攒下来的献血证外,闵卫平最多的红本本就是各类钓鱼比赛的荣誉证书。

老闵常年保持着良好的生活状态,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终极目标——一直献下去,直到60岁法律规定的献血年龄上限,人生的献血史就功德圆满了。

来源:川沙新镇文明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完全治疗吗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zlff/9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