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感冒留下大病根,如何把风湿性心脏病扼杀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心脏瓣膜病的一种,全球有超过万余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据报道,在我国瓣膜疾病构成中,风湿性心脏病占第一位,受卫生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南方城市和北方农村地区由于感染了链球菌,这种感染波及到我们的心脏的瓣膜,然后引起瓣膜的一些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统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防治风湿性的感染,主要还是要预防链球菌的感染,避免因呼吸道感染的链球菌感染,所以要尽量的预防感冒,因为常常可能会因为一次感冒留下病根。

另外,从季节来说,中医认为,进入春季,万物开始复苏,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这是自然界强大的生命原动力的体现,这种生命力我们称之为阳气。此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容易导致气血逆乱,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引发风湿性感染、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规避误区,把风湿性心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果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心慌气促的状况,一定不要同自己身体前后状况比较,而是要和同龄人比较,如果与同龄人相比,更易出现心悸胸闷,应当及时就医。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没有心血管病史就不会得风湿性心脏病,其实不然。如果之前曾经有像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是很容易得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尤以中青年为多。

所以要规避误区,把风湿性心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早期有风湿热、喉咙痛等,还是要进行相关的筛查,把风湿性心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预防感冒切断了链球菌感染,就是这样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源切断了,就能很好的防治风湿性心脏病。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和评估,在患者发生心衰前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病,因此发现风湿性心脏病需及早治疗。

中医扶正祛邪防治风心病

防治风心病,增强免疫力也很重要。中医上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说即使偶有邪气侵犯于体内,亦可能信赖充足的正气而自然祛除,而正气一虚,则诸邪入侵,风心病就找上门来了,一旦正气完全耗脱,生命也将结束。只要人体内的免疫力足够强,那么邪气将无法入侵,也就不会再那么容易患风心病或者难以治疗了,因此,治病的目的就是把正气扶起来,也就在于把生命力扶起来。

中医治疗,非常重视正气,凡是疾病的得失轻重,都根据人体正气的有无强弱为转移。正与邪是治疗疾病的两个方面,每一方面的盛衰强弱都关乎另一方面的变化。因此,扶正莫忘祛邪,祛邪也不能忽视扶正。二者虽然是两个方面,其本质则是一个,就是生命的正气是否因治疗而强大了。正气强大的表现有诸多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在神的方面,即神是不是充足了,神足则正气自然充足。中医强调正气的重要性,非正气无以谈生命,非正气亦无以谈治疗,治疗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把正气扶起来,把邪气除出去,风心病自然就能康复了。

两千多年来,中医能取得如此伟大的发展,并持续至今不衰,其根本点就在于古代圣贤教育我们的尊崇正气,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医家的宝贝,其立法处方,无不以正气为重。凡病当在正气上下工夫,如此方是苍生大医。

广慈中医门诊专家从扶正祛邪入手,兼顾整体与局部,充分发挥协调人身整体这个共性的作用,又十分注意改善心脏瓣膜局部这个特殊性的作用,既照顾到整体,又照顾到局部,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局部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心脏瓣膜病的中医系列古方,合理配伍,既要顾及整体,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zlff/93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