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生为什么出现在印度?
应印度海得拉巴CAREHospital心脏电生理主任Narasimhan(前任印度心律学会主席)的邀请,南京医院心律失常团队(陈明龙,居维竹主任)前往印度进行为期三天的手术示教和会议演讲。
印度电生理中心的现状
海得拉巴CAREHospital是印度南部最大的电生理中心,每年完成余例射频消融手术,余例心脏装置植入。印度的射频消融手术的发展普及有个显著的特点,室上性心动过速手术例数多,主要因为该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且室上速患者大多症状频发;同时室性心动过速例数也不少,原因在于室速症状重,而且药物治疗比较困难。
这个中心每年完成近例室性心动过速(不含室性早搏),其中高达例左右是缺血性心肌病室速,Narasimhan主任介绍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印度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低,但是急诊PCI手术普及太差,很多偏远地区的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救治,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相关室速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但是,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的消融普及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他们这个中心尽管室上速,器质性室速做的较多,但是缺乏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
南京医生在印度做了什么?
手术演示
陈明龙教授团队示教完成5例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其中陈明龙主任完成的一例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左房多种房速堪称精彩,该病例造影显示左房巨大,术中房速多变,左房基质复杂,房速折返路径难以清晰显示,但是经3小时手术后不再诱发任何房速。
陈明医院手术演示
手术本身给印度心脏科医生展示了中国电生理术者深厚的电生理理论素养和高超的导管操作技巧,很多参观的印度医生均现场表达了希望到南京进行参观学习的想法。
学术演讲
在该中心举办的印度全国性电生理会议上,陈明龙团队共作了五场学术报告,并且报告中大多数资料均出自南京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原创的研究数据和经验,范围涵盖室上速、房速、房颤、室速,完美展示了南京医院心律失常专业团队的学术实力,让印度同行印象深刻。
陈明龙教授在印度全国性电生理学术会议演讲
三天的手术及演讲,
整体安排充实而难忘,
谈到此次经历,
居维竹教授感概颇多。
采访桌前
小明:。。。
居哥:。。。。。。
小明:。。。
居哥:。。。。。。
(详细采访过程请看下文)
居维竹教授在印度全国性电生理学术会议演讲
居维医院手术演示
特殊的笔记本,共享的“起跑线”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我在导管室看到一本几乎报纸大小且比砖还厚的硬封面“书”,以为是他们当地的教科书,哪知道翻开后居然是一本笔记本,且已经用了大半本,上面每页上均记录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有图有文字;更为有趣的是,我看到不同的fellow都在这本笔记上记录,才知道这是他们“共享”知识,碰撞“idea”的一种特殊方式。
印度医生学习愿望特别强烈且非常刻苦,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他们总是一堆人围观,且问题不断,从他们所问的问题,能感觉到他们并非泛泛乱问,而是经过思考后的探讨。最近印度电影《起跑线》很火爆,这也许是印度医生的特殊起跑线。
特殊的笔记本
共享的起跑线
印度电生理手术收费相对低廉
印度同行向我们介绍,印度医保分为三个层次,50%左右的人享受全额医保,且看病一般只需要等待2-3周,医院有病种限额。还有一部分人是享受所在工作单位交的医保,水平要高些;还有一小部分人(可能是富人)需要自费缴纳较多的费用,但是不受医保限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国家内医疗器械定价较低,只相当于国内1/3,因此他们做一台手术费用相当便宜,导管复用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陈明龙教医院手术演示
印度医生待客热情不劝酒
也是印象最深的一点,印度同行招待客人非常热情,很友好;但是他们又并不铺张浪费,第一天在一个看上去在当地较好的饭店招待我们吃饭,但也就是几种蔬菜做的糊状物和印度抛饼,一点点鸡肉,还需要自取,大家围坐桌上就是交谈,也不劝酒,因为他们很多医生不吃肉食也不喝酒,让人感觉友好又不铺张,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让居维竹教授饱受「煎熬」的印度美食
「一带一路」,南京医生在行动
总体印象,医院硬件条件相对简陋,但当地医生那份专注投入学习的态度令人惊讶,手术时心脏中心主任全程在旁观战,会议中亲自主持、参与病例讨论,其他医生一天会议从早9点到晚9点极少离开。他们对中国医生的手术和讲课深表佩服,相当部分医生表达了希望到南京进行心律失常手术参观、学习的想法。
作为陈明龙教授团队「一带一路」第二站的印度之行,确实为当地心律失常专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也极大增强中国医生在心律失常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第一站
他发朋友圈:“有幸完成孟加拉国第一台三维手术,只收人民币”
小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