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病累及心脏,侵犯心脏瓣膜,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发血液流通障碍,无法供应全身血液需求而引起的疾病。风心病最常侵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少见,肺动脉瓣罕见。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风心病主要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一、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1二尖瓣狭窄代偿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失代偿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常见,尤其在冬季明显;痰呈血性或血丝痰(粉红色泡沫痰),偶见大咯血。右心受累可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腹胀、少尿、水肿等。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听诊心尖部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舒张中晚期可有隆隆样杂音。伴右心衰时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浮肿等。
2二尖瓣关闭不全轻者可终身无症状,严重返流时有心排血量减少,首先出现的突出症状是疲乏无力,肺瘀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出现较晚。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脏向左下扩大。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出现较晚。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主动脉狭窄典型的三联征。劳力性呼吸困难见于90%有症状的病人,进而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急性肺水肿。心绞痛见于60%有症状的病人,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缓解,主要由心肌缺血引起。晕厥见于1/3有症状的病人。心尖搏动相对局限、持续有力,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第一心音正常,第二心音减弱。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动脉搏动感等。严重时可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的表现。常有体位性头晕,心绞痛少见。听诊可闻及高调叹气样杂音。重度返流者常在心尖区听到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不伴第一心音亢进。外周血管征常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
二、并发症1.二尖瓣狭窄的并发症
1)充血性尽力衰竭,表现为右心衰,是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是瓣膜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2)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常见,常为诱发尽力衰竭、栓塞、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3)栓塞20%病人可发生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多见。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
5)肺部感染较常见,为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6)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抢救,往往致死。
2.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与狭窄相似,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较二尖瓣狭窄高,而体循环栓塞较二尖瓣狭窄少见。
3.主动脉瓣狭窄并发症10%的病人可发生心房颤动;可致室性心律失常;这二者导致晕厥甚至猝死。感染性心内膜炎、体循环栓塞较少见。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以左心衰常见,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室性心律失常亦较常见,心脏性猝死少见。
转自:心血管时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