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9月20日讯(王秀霞)你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近日,《实验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示,我们的活动模式和睡眠周期可能会导致代谢差异,进而影响我们患疾病的风险,比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代谢差异,与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以进行储存和能量使用的程度有关。“早起的鸟儿”指的是那些喜欢在早上活跃的人,他们更多地依赖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并且在白天更活跃,有氧健身水平高于“夜猫子”;夜猫子们则倾向于在休息和运动期间使用较少的脂肪作为能量。
根据参与者在不同时间寻求活动和睡眠的自然倾向,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并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来评估参与者的体重、身体健康状况、胰岛素敏感性和呼吸样本等,从而测量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密切观察,以评估他们在一天中的活动模式。为了进一步研究,参与者还被要求完成了两次15分钟的运动。一次是在跑步机上进行,主要是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一次是斜坡挑战,且每两分钟将斜坡提高2.5%,直到参与者达到疲惫点为止,能测试其有氧健康水平。
研究发现,与夜猫子相比,早起的鸟儿在休息和运动期间使用更多的脂肪作为能量,对胰岛素也更敏感。与之相反,夜猫子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受损,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它们的身体更喜欢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而非脂肪,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也就更大。早鸟和夜猫子之间代谢偏好发生转变的原因尚不清楚,需要展开进一步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还发现,早起的鸟儿比白天久坐不动的夜猫子身体更活跃,健身水平更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检查休息模式、运动和代谢适应之间的联系,以确定在当天早些时候锻炼是否对健康有更大的益处。”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促进了我们对身体昼夜节律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理解。由于昼夜节律似乎会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和激素作用,因此专家们建议可将昼夜节律用作预测个体疾病风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