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题库总共题目+,每年进行更新。
部分资料摘录:
疾病监测的目的是()。
A.预防和控制疾病
B.收集和分析疾病资料
C.确定致病因素
D.向卫生官员报告某人群某疾病的流行状况
E.以上均是
E
疾病检测的目的包括:①收集和分析疾病资料,探索致病原因,确定致病因素。②早期发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③向有关领导定期报告人群中所监测疾病的发生状况。④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⑤评价防治策略的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易患因素中以哪种因素占重要地位?()
A.脂质代谢异常
B.家族史
C.糖尿病
D.饮食习惯
E.缺乏体力活动
A
A项,脂质代谢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直接因素,长期的脂质代谢异常可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BCDE四项,家族史、糖尿病、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间接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A.控制体胖及超重
B.多吃蔬菜、瓜果
C.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D.少食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
E.戒烟忌酒
D
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而不饱和脂肪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保护因素。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曲线形状越扁平,意味着()。
A.μ越大
B.μ越小
C.σ越大
D.μ与σ越接近
E.σ越小
C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若固定σ,改变值μ,曲线就会沿着X轴平行移动,其形态不变;若固定μ,σ越小,数据越集中,曲线越“瘦高”;反之,σ越大,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即曲线越扁平。以下关于正态分布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正态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
B.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中,σ决定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μ决定曲线是“胖”还是“瘦”
C.正态分布曲线均在横轴上方,在μ处最高
D.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确定两个参数后的一个特例
E.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B
B项,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其中μ决定曲线向左或右移动,σ决定曲线的“胖”与“瘦”。AC两项,正态分布曲线关于直线X=μ左右对称,且在X=μ时正态分布曲线取得最大值。D项,标准正态分布中μ=0,σ=1。E项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为1,且具有一定规律。
四分位数间距()。
A.没有极差稳定
B.考虑到每个观察值的变异度
C.是中间95%数据的间距
D.数值越大,则变异度越小
E.采用Q=Q3-Q1表示
E
E项,四分位数间距是第75百分位数与第25百分位数之差,用符号Q表示,即Q=P75-P25=Q3-Q1。AB两项,与极差相比,四分位数间距较稳定,受两端极大或极小数据的影响小,但仍未考虑数据中每个观察值的离散程度。C项,它反映了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中间一半观察值的波动范围。D项,四分位数间距值越大,表明资料的变异程度越大。
上四分位数即()。
A.第5百分位数
B.第25百分位数
C.第50百分位数
D.第75百分位数
E.第95百分位数
D
P75和P25分别称为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P75与P25之差,故上四分位数为第75百分位数。
测得某地名成年健康男子总胆固醇值,得X—=4.74mmol/L,标准差S=0.88mmol/L,那么此地95%正常值范围为(单位为mmol/L)()。
A.3.02~6.46
B.2.46~7.01
C.2.46~6.46
D.3.85~5.62
E.以上均不正确
A
此处需计算该地健康男子胆固醇值的95%参考值范围,即X—±Z0.05/2S,X—+Z0.05/2S=4.74+1.96×0.88=6.46,X—-Z0.05/2S=4.74-1.96×0.88=3.02。所以,经计算可得95%参考值范围为:3.02~6.46。
欲比较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这两组数据的变异程度,最好采用()。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四分位数间距
E.变异系数
E
A项,全距,又称极差,一般用来粗略估计资料的变异程度。B项,标准差常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C项,方差是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变异程度的指标。D项,四分位间距常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趋势。E项,变异系数用于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这两组数据计量单位不同且均数相差悬殊,故采用变异系数描述其变异程度。
......
本文为资料精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