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孔雨童
年年末的李新生,声音里都透着一种喜色。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求医路上苦苦跋涉。因为严重心衰,血压最高只有80,他随时可能猝死,医院邻居看他的眼神都像“回不来了”。今年初,当他成为第一个装上人工心脏的山东人,一切“天翻地覆”。
出院时带着医生和工程师回家,李新生一口气爬上了曾经“像翻一座大山”一样的楼梯,惊喜诧异地地回头:“哎?”
手术后半年,他已经恢复得和常人无异。每天清晨6点多钟,李新生就起床去自家澡堂烧锅炉,一烧一整天。入冬以后,澡堂的生意越发好了,十几个单间常常是满的。来洗澡的乡邻看见忙活得面色红润、满头大汗的李新生,常常跟他打趣:“当时寻思以后就见不着你了……”然后众人一起大笑。烧锅炉间隙,他还能回自家猪圈去喂食,一天两顿,几十头猪养得膘肥体壮。
九月的时候,李新生四年来头一次下地秋收。收玉米、收花生,然后种上小麦。往年这些活都只能拜托亲戚朋友帮忙,走几步路都气喘的他有心无力。而这几个月,望着满院子的粮食,李欣生常常百感交集。
“他胖了十几斤呢。”妻子刘丽菊说起丈夫,半是嗔怪又半是欣喜。大概是心情好,四个一斤的馒头李新生一顿能吃俩,再加一碗稀饭一碗菜。主治医生曾提醒他得注意减肥,但好像刹不住车,“就是饿咋办。”李欣生笑着说,中气十足。
身体好了以后,他终究是兑现了曾经的心愿,带着父母、妻子和孩子去了临沂附近大大小小的景点,弥补了人生早年忙着开饭店做生意亏欠的亲情时光。失而复得的东西格外珍贵,刘丽菊总带着笑;李新生76岁的老父亲也不再每天喝了闷酒在家哭,他跟老伴一起帮着儿子看家、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回家那天,老母亲喜极而泣
儿子明年马上要考大学了,李新生又一次干劲十足,“我还是想再干点事业,做点小买卖之类。”年轻时叱咤三乡五里的能干男人,“重生”之后好像又找回了原来的自己。妻子也去了莒县一家养老院打工,“得生活,想过好日子还是去挣。”
李新生白天一直背着那个盛着电池的包,一条三米长的线连着他的第二颗“心”。每当夜深人静躺下休息的时候,他总能听到身体左侧位置传来的“嗡嗡”声。
“不觉得吵。”这声音经常让他露出笑容,那是,活着的声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