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助力心衰规范治疗

怎么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身体其他系统疾病发展到严重状态或终末期的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心衰病人可能在轻微活动或是坐着不动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临床上有明显心衰症状的患者,其5年的存活率低于50%,这甚至超过了部分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随着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尤其是心梗等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心衰患者因病情不稳定,重复住院率高,也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

心衰治疗被医学专家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传统的心衰治疗模式是强心、利尿、扩血管。这些方法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在延续寿命上得不到明显的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开始,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衰患者的预后。

有研究数据显示,心衰中期患者每年平均住院约为三四次,其每次住院费用大约为0.9万元—2万元左右。心衰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占其治疗总费用的66%,相关药物费用仅占8.2%。提高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就是要控制好病情,减少其住院次数。这样,既能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又有效地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

心衰药物治疗取得突破

年,心衰治疗因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的上市而实现突破。一项多名心衰患者参加、历时三年的临床研究发现,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该类药物能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其死亡和再住院的风险。

年,该类药物在我国因“明显优于现有治疗手段”被纳入优先审评并获批上市,随即就获得我国临床指南的一线推荐。去年4月,国家卫生部门发布《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旨在推动我国心衰的规范化管理,其中也将新出现的ARNI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见在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突破。一系列举措也体现出国家对心衰治疗的重视。

新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为患者带来福音

在医疗保障领域,新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及各地对此的落地执行,也为我国心衰患者带来福音。在年的我国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基于对临床价值充分认可以及对经济性的综合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成功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并于年1月1日起执行。

为推动医保谈判药品的尽快落地,保证广大参保患者能够如期享受到更好保障,国家医保部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从及时挂网、及时采购以及医保支付上提出了指导要求,尤其是在优化支付方式,做好待遇保障衔接方面,明确要求各地医保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支付方式。对适于门诊治疗、使用周期较长、疗程费用较高的谈判药品,可根据基金收支情况,通过纳入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探索单病种付费等方式,减轻患者负担。”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在支付方式与待遇保障上亮点频出。以更好保障心衰患者门诊医疗为例,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探索了不同的做法:

第一类是将部分谈判药物纳入特殊药品管理范围,实行专门的支付和管理政策。如将治疗心衰药品纳入特殊药品管理范围,并用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承担基本医保支付后剩余的费用,使患者的个人负担大大降低;

第二类是将心衰新药物纳入到现行的门特、门慢病种所涵盖的用药目录中。如将新入目录药品纳入慢性心衰、高血压合并心衰、风湿性心脏病,或部分心脏手术后的用药目录中,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获得到比普通门诊用药更高的报销比例和限额;

第三类是将心衰或慢性心衰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病种,使患者在报销心衰相关用药物时,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销比例和限额;第四类是部分既往已有的心衰门特病种的地区,提高了其报销待遇。

通过将心衰病种纳入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将新进入目录的药物及时纳入现行相关门诊慢性病用药范围、制定特殊药品管理政策以及提高心衰或者相关门特病种的报销待遇等措施,更好地提高了心衰门诊保障待遇,大幅降低了患者负担。相信随着各地医保管理部门对谈判药物落地政策的推进,心衰患者在门诊将会获得更加规范化的治疗和保障,将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在更好保障心衰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减少大额的住院费用,实现医保的双赢。

作者丨王伟

编辑丨徐德金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在看”行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djhq.com/jbwh/95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